美文网首页马原自考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密训——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密训——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

作者: 小拾一 | 来源:发表于2022-03-25 09:18 被阅读0次

    11.哲学的基本问题(单选、简答)★★★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本体论,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第一性,认为物质是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认为世界是可认识的属于可知论,认识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是不可知论。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一支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都是静止的,孤立的。


    1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单选题)★★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法国·笛卡尔: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单选、简答)★★★

    唯物主义哲学的三只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中国明清王夫之“元气说”。古希腊认为水火是万物起源,中国“五行说”——五行杂以城百物

    (2)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14.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单选题、简答题)★★★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单应用)

    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质性。

    韩语: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客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5.运动与静止(单选、简答题)★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错在把静止绝对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错在否认相对静止。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16.实践的观点(单选题、简答)★★★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得根本区别。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集团和类主体。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时间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2.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1.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7.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单选题、简答)★★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2.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8.发展的观点(单选、简答)★★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9.对立统一规律(单选题、简答)★★★

    (1)对立统一规律也称之为矛盾规律,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俩周相反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0.内因与外因关系(单选、简答、论述)★★★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综合应用)

    含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单选题、简答)★★

    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简单应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意义: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单选题、简答题)★★★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综合应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2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单选、论述)★★

    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综合应用)

    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既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几种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事,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单选题、论述)★★★

    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综合应用)

    含义:矛盾双方的力量也不是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2.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事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25.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单选题、论述题)★★

    简述两点了和重点论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综合应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有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就会导致“均衡论”。 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坚持两点了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26.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简答题、论述)★★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综合应用)

    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又有部分质变。

    意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27.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单选题、简答)★★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 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1.本质不能脱离现象。 2.现象不能脱离本质。 3.本质决定现象。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与本质是一致的,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与本质是不一致的。

    (2)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简单应用)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第二,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28.规律(简答题、单选题)★

    (1)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客观性和普遍性。

    (2)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29.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单选简答题)★★

    (1)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社会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3)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内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简单应用)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意识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 意识活动能改造客观世界

    ④ 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30.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简答题)★★

    发挥主管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意义。(综合应用)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成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密训——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sk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