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诊与问诊,亦是《内经》诊法中不可忽视的两大内容。
1.听声音,嗅气味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中盛藏满……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它指出,病人腹中气盛胀满,说话的声音重浊不扬,这是中焦被湿气阻遏了说话声音低微,气不接续,喃喃自语,这是中气错乱了。脾胃不能藏蓄水谷之气而泄利不禁,这是胃肠道 的门户失去约束了。小便失禁,这是膀胱不能闭藏了。文中所举声音低微、断续不接司虚证; 声音高亢、狂言乱语属实证; 声音重浊不扬属中焦湿遏证。这些论述,都为后世闻诊听声提出了辩证先例。《素问.腹中论》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又提出了闻诊嗅气味的辨证先例。
2.问病情,审病因
《内经》十分重视问诊,《灵枢.师传》强调:“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问所便。”如果不注重问诊,便是医生诊治疾病中的一大过失。《素问.征四失论》特别提出告诫:“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现有的症状,病人的喜恶以及与疾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素问.疏五过论》明确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包含起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wan)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原文说,诊察病人必须询问病人的包含饮食居处情况,以及暴乐暴苦等精神刺激情况。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以损伤人体精气,使精气衰竭,形体败坏。暴怒可以损伤肝阴,暴喜可以损伤心阳。原文又说,凡是诊诊治疾病,必须问清发病的起居和病程的经过,才能察知疾病的本末。在切脉问病时,应当分别男女性别,了解病人在精神上有无生离死别,情怀郁结,以及忧愁、恐惧、喜怒过度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以损伤,使五脏空虚,血气离散。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不知道这些,还有什么技术可言呢?《素问.三部九候论》也指出:“必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它仍然强调,必须详细询问病人的的起病情况和现有症状,并需分部切脉,观察经络的浮沉。然后才能确定正确的治法。上述可见,《内经》非常重视问诊,问诊乃是了解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诊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