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每天写1000字
语文老师读论语:骂完人要转头走开

语文老师读论语:骂完人要转头走开

作者: 旁听生柳是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8:21 被阅读0次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里“友人”骂了陈太丘,元芳骂了“友人”,最后丢面子的却是“友人”。有人说是因为“友人”无礼、无信,被一个七岁的小孩批评了,所以自感羞愧。元芳骂完人后,转头走开,“友人”骂完人后,还待在原地,所以也是自己招骂。

    一、真伪辨析

    这个故事记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故事发生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在场,那么这件事是由谁传出去的呢?

    如果这件事情是“友人”传出去的,那么这位“友人”的胸襟气度自然不凡,与课文中的形象合在一起,就显得更加立体丰满,生活化了,也让我们对他由最开始的讨厌,也能生出一些敬佩之情。

    但是若这件事情是元芳传出去的,其真实性恐怕就值得怀疑了,元芳本人很可能做了修饰,甚至修改。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既要考虑事情本身,也要考虑到信息传输的途径,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说法肯定不同,这时候我们的判断很可能就会出现错误。

    二、省略主语

    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经常发现一大段文章句子里面,没有一个主语的现象,但你仔细读,就会知道句子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谁。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普遍,因为古人有“惜墨如金”的传统,写一个字成本较高,都很慎重,能多精简就要多精简。

    不像现在写个字,不需要什么成本,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缺乏深思熟虑,写出来的句子也啰里啰嗦。

    我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文章一定是要精读细读反复读,现在的文章大多是大体浏览一遍就过了,这就给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尾生包柱

    《庄子·盗跖》里讲了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桥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桥柱而死。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傻的故事,古人却用“尾生抱柱”来比喻坚守信约。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信息更不发达,约个会就显得特别不容易,因而遵守信约就变得十分重要。

    假如你和一位朋友有个约会,你到了之后,迟迟不见对方身影,电话也打不通,也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你的心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所以,“友人”晚来,肯定有其原因,陈太丘是否一定急着要走,也不得而知,元芳之所以一个人在外面玩,估计是他父亲要求在那里等“友人”的吧,告诉“友人”他已经先走了。

    元芳本来就等得一肚子气,现在“友人”又是这样一幅口气,所以完成了父亲的要求后,果断怼了过去,而且怼得有理有节,怼完转身走开,既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更不给对方回怼的机会。

    四、勇于表达

    元芳是聪明的,更是有性格的,有个性的人大多有脾气,有个性的人大多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有个性的人,就特别容易做到理直气壮。

    相反,性格懦弱的人,往往缺乏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胆量表达出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健康的成长。现在虽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想表达,而是害怕表达、不会表达、或者没有东西表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老师读论语:骂完人要转头走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vn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