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罗生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04:27 《罗生门》是个没有真相的悬疑故事
17:55 《罗生门》洞察了人性的幽微
21:17 电影《罗生门》令导演成为首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人
29:46 生活中难以面对真相的时刻,被芥川写进了《竹林中》
42:44 一个有善念的人,他才对周围的恶非常灵敏
你好吗?我是李蕾。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这本书《罗生门》,不管你有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你一定听过这三个字。我们会看到某一些新闻的标题发生了某一个恶性事件,到底谁在说谎,陷入了重重罗生门的迷雾中。比如说某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彼此指责,到底谁说的是真相,这是一个罗生门。
所以罗生门就是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的社会现实,那么罗生门到底是什么?它是一扇门,这扇门位于什么地方呢?它位于人间与地狱之间。所以它是一扇判断是非善恶的门。
它用来干什么呢?用来叩问你的良心。所以它就有点像一枚硬币,正面是善,反面是恶,这扇门的旋转决定了你是善还是恶,一线光明、一线幽冥。我们常常说“一念之间”,那么心心念念怎么转化,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那在《罗生门》这本小说中,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私欲撒谎,并在自己的谎言下心安理得地作恶。”这句话就是这本书所有故事的纲领。所以你会说,这会不会是一个很阴暗的故事?我不要听,我喜欢温暖的励志的。但这恰恰是我纠结了很久,下定决心,还是要给大家讲这本书的原因。
我们不仅仅要告诉所有的人,有阳光、有温暖、有爱,我们还要告诉他们,阳光的背面一定有暗影;但正因为那些暗影,才教会我们说要珍惜阳光,要知道阳光有多么可贵。所以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给大家解读这个故事,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真实的一面。如果你有勇气看见“罗生门”,你就能够在度过人生中很多艰难时刻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
这个书的作者叫芥川龙之介。我曾经去采访我很喜欢的作家贾平凹,我问他说:“谁对你的影响特别大?”在所有日本作家的排名里面,他说芥川龙之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很厉害,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被日本人称为鬼才,贾平凹也被称为鬼才。
他的写作风格是非常奇异、自成一派的。有人就说,如果在西方找一个可以跟芥川龙之介对应的人,那就是卡夫卡;如果在中国找一个跟芥川龙之介对应的诗人——因为他的文字很诗性,那可能就是李白。因为他非常有想象力,而且很飘逸和狂放,所以芥川的文字就是属于那种,你捂住他的名字,你不知道这是谁写的;但你只要读几行,你依然能从这个字里行间认出他来。他就是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芥川龙之介的一生非常奇特。他有一个疯妈妈,他的父亲在他小的时候事业失败,然后就把他送到舅父家里面做养子。所以他和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关系都很冷漠,他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感受过家庭的温情,他的舅父给了他一点点的关心,这也让他特别感激。等他成年之后也不是很顺遂,他的恋爱也失败,所以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自杀了。他这一生真的很短暂。
短暂的三十多年里,他写了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他没有写过长篇,就和鲁迅先生一样,但就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的大师级地位。中国读者可能对于芥川龙之介非常熟悉,我们知道日本有一个纯文学的文学大奖,就叫作芥川奖。对,这个就是他。
然后我们也知道《罗生门》,黑泽明导演拍摄的那部电影。但我要讲的是,黑泽明导演拍摄的那部电影的《罗生门》和芥川龙之介小说的《罗生门》,是不同的两个故事。我们先来说说在原著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小说的第一句话说:“那是发生在某个黄昏的事儿,一个家将于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檐下,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仅有一只蟋蟀趴在朱漆斑驳的硕大圆柱之上。”
罗生门位于朱雀大道上,本该有几个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会来这儿避雨,可现在却只有他独自一人。那这个故事的背景就非常阴森、很压抑。它写的是什么呢?是古时候的京都。就在两三年中,京都连年灾祸,又是地震、又是台风、又是火灾、又是饥荒、民不聊生。
这书里面就有一个细节说,古籍记载还曾经发生过将佛像与佛具击碎,就把佛像打碎、沾着朱漆或金银箔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火卖的事情。这讲的是什么呢?佛像是什么?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如果连佛像都能够打碎了,去烧火当柴火来卖,说明什么呢?信仰崩塌。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的京都都非常荒凉,世道已经混乱到什么地步呢?人心已经发生了变异,所有恐怖的事情都变成理所应当的,这个气氛就很压抑了。所以大家看了以后就会说:“天哪!这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开满樱花的京都吗?”
鲜明的张力就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对吧?所以我们说生命就是这样,它是硬币的两面,有善必有恶,有光明必有阴暗。我们看看《罗生门》中究竟在提醒我们什么。
就在这样一个不祥的气氛的引导下,作者写到,罗生门这个地方原本是一个代表着威仪、代表着信仰、代表着祥和的地方,但是当京都城已经败落的时候,罗生门就更加无人问津了。
墙倒众人推,狐狸和盗贼趁机入侵,最后,很多无人认领的尸体就被人拖来,丢到罗生门附近。
夕阳西下的时候,气象阴森,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成群的乌鸦飞旋在罗生门的上方。你看,久而久之,这个被大家习惯了扔尸体的地方,就是罗生门。就在这里,罗生门从一个代表着威严和气派的大门,变成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谁也不敢走到这附近了。
那么就在这么恐怖的情景中,一个家将来到了罗生门的城楼下。家将就是那种贵族家里的仆人,在这个时候说他是家将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前几天他被自己的主家给解雇了。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失业的人,穷困潦倒,他也没有什么亲人投靠,所以走投无路。他完全不知道以后该如何维持生计,所以这里家将想他的未来应该怎么办的时候,他就认为除了去当强盗,好像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了。
就在这里我们看得到家将内心的一个想法:“我心里明白,只有不择手段才能寻到活路,然而当除了当盗贼,别无他法。”
这条路子理所当然地摆在眼前时,他却怎么也拿不出勇气来积极地予以肯定。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就是一个家将,他在乱世中好像已经走投无路了,那这个时候他该如何选择。
你可以把他对应为我们生命中很多重大的时刻,叫山穷水尽疑无路。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去危害别人?你会不会做出违背自己道德底线的事情?你会不会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说“我没有办法”?家将就陷入到了这样的境地。他虽然觉得我好像只能去当盗贼了,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内心的声音在提醒他说:“没有勇气,好像也不能这么做。”
这个声音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善念,他仅存的那点善念。在家将出场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并没有十足的勇气去当盗贼,那接下来,这个故事就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让我们看见家将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一天夜里下起了暴雨,那家将为了能够遮风避雨,他不得已就逃到了罗生门的里面。当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去,他其实也觉得很恐怖,这地方到处都是死尸,然后就是啄食那些尸体的乌鸦,一个活人都没有,他觉得好害怕。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家将像壁虎一般蹑着脚,好不容易才爬上陡峭梯子的最高层。他尽可能地俯下身子,伸长脖子,提心吊胆地往门楼里窥探。
他朝罗生门里一看,忽然发现一片的尸体中间,腐烂的尸臭中间,蹲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她穿着棕黄色的和服,又矮又瘦,头发花白,像个猴子。可她当然不是猴子,她是一个老婆婆。老妪右手拿着一片点燃的松明,这个人竟然在注视着一具尸体的面容,那个尸体的头发长长的,多半是一具女尸。
你有没有觉得,我在讲一个悬疑推理剧,对吧?她到底在干什么呢?家将也不知道。不过,在这么诡异的情况下,这个老太太肯定没干什么好事儿;不仅不是好事儿,八成还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儿。
当家将做出这样的判断,他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那么家将的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呢?是正义感。刚刚他还在犹豫,我走投无路了,要不要去当盗贼;可是忽然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干坏事儿,搞不好是一件又大又坏的事儿。他的想法是什么呢?正义感爆棚,一下子跳出来,然后拔出刀,站在那个老太婆的面前,就大声地质问这个老太婆:“你到底在干什么勾当?”
那时的老太婆突然看见一个人跳出来拿刀对着她,大吃一惊,犹如惊弓之鸟般跳了起来,而且差一点就被尸体绊倒了。结果家将一把抓住老妪的胳膊,硬是将她按倒在地,那胳膊就像是鸡爪子一般,瘦得只剩下皮包着骨头。说明这个老太婆也是个穷人。那家将摁住这个老太婆之后,他显然在力量上面占优势,他道德上也占优势,大声地说:“你在干什么?从实招来,不说我就砍了你!”
老太婆双手直哆嗦,气喘吁吁地耸动着肩,两眼睁得大大的,眼珠子快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一般,却像是个哑巴,执拗得不肯说一句话。她是被吓坏了。这个时候,家将的心理又发生了微妙的转折,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老太婆的生死完全取决于我,我要她死她就得死。
你想想看,一个仆人,他原来过的什么日子?他可能从来都没有被人好好对待过,他总是被呼来喝去,他从来不能主宰别人的命运,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一旦主人解雇了他,这个人就走投无路了。
可是此刻,他抓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老太婆,他觉得自己是正义的,那个人是邪恶的,而且他有权利;让她生就生,让她死就死。那么家将就产生了得意扬扬和心满意足的情绪,他完全忘记了不久之前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做强盗,还在那里左右为难,他认为自己此时就是一个高大的和一个高尚的人。
然后老太婆就哆哆嗦嗦地告诉将,她在干什么呢?她在拔尸体的头发。她把那个女尸头上的长长的头发,一根一根地拔下来。要干什么呢?要做假发。拔死人的头发来做假发,这当然是一件很缺德的事情,然后老太婆说:“可是没法子,如果我不这么做,我就要被饿死了。”
而且老太婆接着补充说,这个女人活着的时候,我是认识她的。她在活着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人,比如说她就干过一件坏事儿,她把蛇切成好几段,冒充干鱼卖给别人。你看她卖假冒伪劣产品。如果她不是得了瘟疫死掉了,她也不是个什么好人,所以她死了以后,我就拔她的头发,就好像我用恶行来惩罚一个恶人,这算不上什么坏事。况且我为什么作恶,因为我没法子,不这么做我也会饿死。那老太婆唠唠叨叨地了这么一番话。这是一番解释。
请问一下亲爱的书友,你们此刻对这个老太婆是什么样的感情?你会认为她情有可原吗?你会认为她也有不得已的那一面吗?你会认为说她也没有十恶不赦,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家将就站在这里听着老太婆唠唠叨叨,他的心里竟然渐渐地生出一种勇气,而这个勇气是前所未有的,是这个家将走到罗生门的城楼之前,想要当强盗却没有的那种勇气。
老太婆说:“这个女子卖的鱼干,在军营里还大受好评。”其实她卖的是蛇肉干对吧。“我也不觉得这女子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要是不这么做,也只能等着饿死,都是没办法的事儿,所以我现在做的事儿,自己也不觉得是为非作歹。只不过是不这样,就会饿死的求生之法罢了,我想深知此道的她,一定会原谅我的。”
当听完这段话之后,家将就不再为饿死或者是当强盗这一点犹豫不决,此刻,他几乎连饿死的念头都已无影无踪。家将就问了一句话:“真的是这样吗?”就是当我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就可以作恶,而且我不认为那个就是十恶不赦,也不认为我是在为非作歹?真的是这样吗?
然后家将向前跨出一步,抓着老妪的衣襟,他咬着牙说:“那就算我剥了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怨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了。”
说话间,家将就快速地把老太婆的衣服剥下来,老太婆来纠缠他,他一脚把这个老太婆粗暴地踹倒在尸体上,然后家将夹着抢来的棕黄色的和服,一溜烟地就沿着梯子爬下去,消失在夜色中。不一会儿,像死去似的老太婆光着身子,从一堆尸体中坐了起来,她发出了哼哼唧唧的声音,是被踢痛了。然后她四下张望,外面只是黑沉沉的夜,而家将的下落无人知晓。
那这是很短的一个故事对吧?就这样结束了吗?对,家将消失在了茫茫的黑夜当中,那芥川龙之介就是写了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个家将。他只是有点倒霉,但良心未泯,可是在罗生门里面经历的这么一系列的事情,就让他彻底蜕变成了一个恶棍。
你说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吧,他只是没办法,他无非是抢了那个老太婆的衣服。那是因为这个老太婆只有一身和服了。如果这个老太婆有首饰呢?如果她有很多的珠宝呢?再如果这个老太婆的肚子里面有一颗珍珠呢?你可以想象这个家将会做什么。我可以抢她的衣服,我是不是可以抢走她的耳环、项链,我甚至剖开她的肚子,取出可以带给我财富和利益的珍珠?这一切有没有可能发生呢?所以一个人最终展现出来的丑陋、自私和阴暗的人性,就是一念之间。一念之恶,他就得到了放大,就堕入了深渊。
我们不难发现在《罗生门》里,芥川龙之介对于人性的洞察让人不寒而栗。其实想一想,中国的古人,也有一句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什么意思呢?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件好事,你就不做它。比如说那油瓶子倒了,你扶不扶?有人说这么小个事,值得我做吗?“莫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一点一点小小的善事情,积少成多,你的内心才会光明和温暖。“莫以恶小而为之”。比如一个流浪猫走到你的脚跟前,你嘣一脚把它踢走了,这看起来是一件小小的恶事,可是小小的恶积少成多,心理上的黑暗和阴影就抹之不去了。
所以有的时候你会看到,有些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家里头有经验的人会提醒她说,你多从细节上观察他,来发现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值得信任,是不是值得托付。所以在对待人性上面,芥川龙之介有着一种非常彻底的清醒。
他绝对不是说,因为你走投无路了,因为你没有办法了,你做的恶就不称之为恶,好多人现在就是这样,手一摊告诉你说:“我没办法。”什么叫作没办法?没办法可以杀人吗?没办法可以谋财害命吗?没办法可以不负责任、跌破底线吗?
人之所以为人,一定要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在芥川龙之介这里,就叫作罗生门。跌破这条线,你就堕入到了恶的深渊,那这是原著《罗生门》中的故事。
前不久我不小心扭到了脚,有一阵子行动不方便,晚上就会去找一些电影看一看,我就重新看了黑泽明拍的那部电影《罗生门》。那当然获过很多的大奖,到现在来看,我依然觉得非常牛。可是那个电影,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它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好多人了解到这个名字是因为黑泽明的那部电影,1950年,黑泽明拍了《罗生门》,他用这部电影解释了到底什么是罗生门,那他也凭借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了大奖。在1990年,他又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我们去看,《罗生门》这部电影,它只有88分钟,它是关于一宗谋杀案。
这部电影和小说《罗生门》非常不一样,一样的部分是名字,不一样的部分是什么呢?不一样的部分是,黑泽明其实糅合了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小说来拍了这部电影,那部小说的名字叫作《竹林中》,也是短篇小说。我拿到这个版本的书里面也有,它叫《莽丛中》,翻译的名字不太一样。
所以应该说,黑泽明的《罗生门》是把芥川龙之介的两个短篇小说糅合在了一起,然后起了《罗生门》这个名字。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关于一宗谋杀案。凶手到底是谁,真相又是什么,真相背后的人性究竟又是什么,在人性的面前真相又算得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在这部电影里面讲清楚了。
故事的开始就是一个杀人事件。一个过路的强盗杀死了一名武士,他还强暴了武士的美丽妻子。这件事被一个过路的樵夫发现了,他只看到了武士的尸体,所以樵夫就慌慌张张地报了案。但诡异的是,当审判发生的时候,所有的当事人讲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各有说辞,而且每个人的说辞竟然都无懈可击。
强盗怎么说呢?强盗说,我和这个武士激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光明正大地杀死了武士,就是决斗,我赢了,我夺取了他的性命。然后因为我的英雄气概,这个武士美丽的妻子就迷上了我,然后自动地愿意做我的战利品她就把她的身体献给了我。
那么把武士美丽的妻子叫来,她就承认说,自己是被强盗侮辱了。但在她看来,被强盗侮辱这个事实是引发了一桩血案,就是当她被强盗侮辱的时候,她的丈夫,这名武士,竟然非常地冷漠和懦弱。他不仅没有为自己的妻子报仇,反而对妻子所受的屈辱视而不见。
结果武士就不干了,武士的灵魂就返回人间,附在一个巫女的身体上,讲述了自己的遭遇。那武士的版本是什么呢?他说强盗当着我的面强奸了我的妻子,可是谁能想到,这个女人竟然恬不知耻,就想从此跟随这个强盗。而且她要求强盗一不做二不休,说你如果想跟我长久地在一起,你干脆就杀掉我的丈夫。所以武士悲愤交加,他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是切腹自尽的,并没有死于强盗的刀下。
听了以上这几个人的说法,我想请问,到底谁说出了真相?听起来都很合理,对吗?都有自己的逻辑,可是没有一个人说了实话。最终,报案的樵夫,他说出了自己看到的一切。那樵夫眼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就是强盗看见武士的妻子如此美丽,他就起了坏心,他跟随他们,强暴了武士的妻子,还要胁迫这个女人着自己一起离开。
武士的妻子左右为难,最后干脆就唆使武士和强盗决斗,最后武士死在了决斗中。那么樵夫为什么开始不说出真相呢?因为一把刀。武士有一柄非常华丽和珍贵的短刀。樵夫看见了武士的尸体的时候,这把短刀就扔在现场。樵夫贪财,把这把短刀偷偷地拿走了,所以他就不肯说出真相,就是为了把这个刀昧下来。所以樵夫也是有私心的。
那么所有的人其实都有私心。强盗想要掩饰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卑劣,他用下流的手段跟踪人家,然后设计把武士绑起来,后来强暴人家的妻子。而武士的妻子想要掩饰的是什么呢?是自己失去了清白,是自己的恶毒。那武士想要掩饰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怯懦和自己失去的荣誉。所以他们和樵夫想要掩饰自己的贪婪是一样的,这就是人性。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最利于自己的那个结果。
我们常常说真相只有一个,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当各说各话的情况下,真相究竟能不能浮出水面?所以黑泽明在《罗生门》这部电影中,一开始就表达了一个消极的态度,就是:这一次,或许我不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导演黑泽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同样一件事,却有好几份不同的证词,那么显然有人说了谎。那人们为什么要说谎呢?
他认为,人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这句话很重要,人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所以就会引发各种各样奇怪的故事,和人心难以理解的事情。古希腊的一位雄辩家就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是比自我欺骗更容易的了。”
因为人总相信自己所希望的,也就是说,人们并不介意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
真实的情况是他对你的孩子不好,可是如果你想要取悦这个人,你就会劝你的孩子说:“其实他是为你好。”就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所以这就导致了《罗生门》的故事在人世间层出不穷。不管是武士、美丽的妻子、强盗还是樵夫,在这部电影里,他们所珍视的价值都在那个竹林里面被击碎,他们没有办法接受现实中那个自己都不喜欢的自己,所以只好用谎言掩盖真相,欺骗自己。
所以在这一点上,其实黑泽明和芥川龙之介是有部分的共鸣之处,就是他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安的时代之下,那些小人物的悲剧。就是相比地震、洪水这些可怕的天灾,真正的人祸是更加极致的恶。
《罗生门》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或者作为那部电影,它的内容都不长,但是理解起来却还是要费一番力气的。它非常深刻,所以就在电影《罗生门》的开头,黑泽明非常懂它的核心,他让那个樵夫一开头就讲说:“我一点都不明白,我真是不明白,我从未听说过如此奇怪之事。”
然后我们把电影也看完了,把小说也看完了,可能我们也觉得不明白,人世间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是《罗生门》的现代性。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儿,有些事情相同,有些事情不同。相同的点是,人们总是在言论之间,说出有利于自己的话,人们也总是有难以面对真相的时刻。所以有的时候当我们说不理解和不明白、不敢相信的时候,我们究竟不相信的是什么呢?
那我们还是要到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里面去找一下答案。就是那部被贴了《罗生门》的标签,混装在瓶子里的小说《竹林中》。芥川龙之介的这部作品非常短,我是在看了黑泽明的那部电影《罗生门》之后,倒过来又来找《竹林中》细读,非常精彩。
故事发生的地点正是在罗生门,就是日本京都的正南门。那里的鬼还会因为害怕人类的凶残而逃跑,你看,就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凶杀案。凶杀案中牵扯到了七位讲述者,他们讲了同一件事儿,但是剧情完全不一样。
这个故事其实教会我们三件事,第一件事叫作:没有绝对的真相。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来看这七个证人。第一个是一位砍柴人,他发现了那个尸体,他说:“是的,那尸体是我发现的,今天我按照每天的习惯到后山去砍杉树时,看见山后的荒草地上躺着那个尸体。”这个尸体就是那名被杀的武士。然后砍柴人说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的凶器,没有刀。
那接下来,就有一个行脚僧出来作证,他说:“这个现在已经成了尸体的人,我昨天确实见过,他见这个人的时候,这个武士骑在一个马上,和他一起的是一个女子。”这个女人长什么样呢?这个行脚僧没有看清楚,但是通过他的描述我们能够发现,这一男一女是个出身比较高贵的人。
那接下来,就有一个捕快来作证说:“我逮住这个人,他确实叫多襄丸,一个有名的强盗,我逮住他的时候,他正从马上跌下来,在一个石桥上呜呜地叫痛。”
然后这个捕快就认为,杀人的凶手一定是这个多襄丸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武士身上曾经佩戴的一些弓箭还有一些物品,就死者的一些东西,就是在多襄丸身上找到的。而且这个多襄丸口碑一直不好,在京师大道中他是出名好色的,去年还杀死过一个女香客和一个小女孩。所以他的证词就说,他就是个恶人,所以凶手一定是他。
那接下来,有一个老婆子来作证,这个老婆子是谁呢?她说:“是的,这个被杀死的人是我女儿的丈夫。”然后她就讲了她这个女婿的身份,他名叫金泽之武弘,是武士,26岁,性情温和,不幸却得了这样的恶死。然后这个老太太的女儿又是什么人呢?
“我女儿名叫真砂,19岁,是一个有丈夫气的好强的女子,除了武弘之外,她没有别的男人,她脸色微黑,左眼角有一个黑痣,小小的瓜子脸。”然后这个老婆子就哭了,她说:“最可恶的是这个叫多襄丸的强盗,他不但杀了我女婿,还把我女儿……”后面就是哭声。
那接下来就是多襄丸的口供。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说:“这人是我杀的,但我没有杀女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女的到哪里去了,不管你们动用什么样的刑罚,我不知道的事我还是不知道。”然后他就讲了,他是在路上看到了这一对夫妻,结果风刮过那个女人的帽子,他一眼看见这个女人,就走不动了。
“我觉得这女子好像一位观音,立刻动了念头,一定要搞到这个女子,即使要把男的杀死也干。”真正的恶人可能就是这样,他觉得女人像观音一样,可是他不是去拜一拜,他是动了邪念,为了她杀人也可以。这就是大恶之人,毫无任何敬畏之心。他说:“杀一个人在我是家常便饭,并不如你们所想的算一件大事。”
接下来这句话很厉害,多襄丸作为一个强盗,十恶不赦的混蛋,他说:“不过我杀人用刀,你们杀人不用刀,用你们的权利、金钱,借一个什么口舌,一句话就杀人,当然不流血,人还活着,可这也是杀人。这是一句惊人的话,人间的恶行不仅仅是要流血的,那这个多襄丸就讲:“我要杀人,便堂堂正正地杀。”
他怎么杀的呢?他先跟踪这一队人,然后把这个武士——他认为我武艺高强,我打败了他——把他绑在了树上,然后我就去强暴了她的妻子。然后接下来,我不想杀死那个男人,可是那个女人却发疯似地拖住我的胳膊说:“你死或是我丈夫死?两个人必须有一个得死,我不能在两个男人面前受这样的侮辱,这比我死还难受。两个人中,我跟活下来的那一个。”
他说这是武士的妻子要求的,然后他又非常兴奋,他觉得这个女人真的是性子很烈,他就把武士身上的绳子解下来,说:“我们决斗吧。”最后在决斗中,他杀死了武士,可是那个女人,他说:“不知道,我杀死了武士之后,这个女人就跑掉了,不知道去哪了。”
那接下来就有了到清水寺来的一个女人的忏悔。我们都知道这个女人是谁了,对吧?你猜对了,就是那个美丽的武士妻子。她去忏悔,她说:“那身穿蓝黑绸衫的男人将我强奸之后,回过头去嘲笑捆在树上的我的丈夫,我丈夫十分难堪,使劲扭动自己的身子,可是身上绳子越勒越紧。”
接下来这个女人就说她想要去救自己的丈夫,可是她的丈夫因为她受到了侮辱,她已经不再清白,所以她的丈夫就蔑视她、踢她、拒绝她、远离她。女人非常痛苦,说:“丈夫,事已如此,我不能再跟你一起生活了,我决心死,不过你也得死。你已经见到了我的耻辱,我不能把你独自留在世上。”
然后这个妻子去找了一把小刀,对准这个丈夫的心口,说:“我要杀了你,因为你看见了整个不堪的事情,我活不了了,你也别活!”这个丈夫就轻蔑地说:“杀吧!”
接下来,女人就把她的丈夫杀死了。然后女人尝试自杀,竟然下不去手。她用了很多方法想要自杀都下不去手,最后她就逃跑了。女人的忏悔是说:“我太懦弱了,像我这样无用的人,我不知观音菩萨会不会怜悯我,我已经失身于强盗,我不知如何是好。”说着就很剧烈地痛哭起来。你们觉得很意外,对吧?
接下来,来了一个巫婆,这个巫婆发出了死者亡灵的声音,就是那个武士的声音。武士借着她的身体来告诉大家,真相究竟是什么。武士的说法是这样的:“那个强盗强奸了我的妻子,然后就坐在那儿,跟我的妻子聊天,安慰她。那个强盗就跟我的妻子说:‘你已经失身了,再不能同丈夫和好,你跟他去,还不如当我的妻子好,我会好好待你,我去规规矩矩地劳动。’”
接下来武士说:“妻子听着,茫然地抬起脸来,我从没见过我妻子这样美丽。”可是这美丽的妻子,你猜猜她对强盗如何回答?“我妻子确实是这样说的:‘那就随便跟你上什么地方去吧。’”武士在讲,妻子当着他的面背叛了他,决定跟强盗远走高飞。
那么在两个人决定走之前,妻子突然指着捆在树上的武士说:“把这个人杀了,他活着,我就不能跟你一起走。”武士接着说,听了这话,连强盗也大惊失色了。
“把他杀了!”妻子就开始尖叫,她竟然因为到底杀不杀武士这件事儿,跟强盗发生了争执。强盗一脚把妻子踢倒在落叶上,说:“这女人怎么回事儿,你要死要活,你点点头,杀不杀?”结果他的妻子忽然大叫一声,就朝着丛林深处跑了。
强盗决定去追她,就把武士身上的绳子割断了一截,说把你交给命运,强盗也就走了。武士就挣脱了绳子。因为尊严,武士就拿着妻子丢在现场的那把小刀,刺入了自己的胸口。所以武士是自杀的。
那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芥川龙之介通过非常巧妙的安排,他一直在挑战我们的智力。你愿意相信谁说的是真相?我只能这么问,因为如果你要追究说,到底哪个才是绝对的真相,对不起,没有。而且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在很多那种刑侦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中,那些法医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死者是不会说谎的。大侦探也都这么说,对吧?
但是芥川龙之介在《竹林中》这个小说里,安排了一个更加精巧的设计,那就是死人也是可以说谎的。最后当武士的灵魂,通过巫婆的嘴说出现场发生的一切,他是说了真话吗?并没有。所以芥川龙之介让我们知道了,只要死者有机会开口,他就会说谎。
明明是一桩谋杀案,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们都尽可能地塑造了自己比较高大的形象,或者值得同情的一面。不管他们是怎么来解读这件事的,真相就是隐藏在每个人的私心之下,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说谎。
那武士最后的还魂,就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部分,也让罗生门这三个字符号化。那一般的罗生门事件就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小事件,那总有能够说清楚的那一面,当事人各执一词无可厚非。
但是在电影《罗生门》和小说《竹林中》中,连死去的人也活了过来,想要参与争论,而且连死去的人复活过来之后,竟然也要说谎。可见谎言竟然可以超越生死而存在。
那么第三点是什么呢?是旁观者清。这句话也不一定对,旁观者也不一定清,对吧?我们作为小说的读者,我们心里很清醒吗?到底应该相信谁呢?可是作为那整个事件中,报案的那个樵夫,砍柴人,他有没有说谎呢?所以他又抛给了我们一个终极问题,一旦牵扯到自己的利益,那么旁观者,究竟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
所以看完这一切之后,你说他到底要讲什么呢?我的个人感受就是,恶是会传染的。
果认为人人都在作恶,那么我作一点小恶,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拿别人的罪恶来掩饰自己的罪恶,然后就给自己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懦弱、不勇敢和私欲。那这样的状况,就是每一天都在我们眼前的世界里面发生。
所以当1927年7月24号,芥川龙之介在卧室里面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很年轻的生命,好多人就讲说,这个大才子他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对人性非常绝望。那在芥川死的时候,他的枕边有《圣经》、遗书、还有遗稿。他留下的遗书,中间有一句是这么写的:“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会不安呢?”
大家说那个不安就是源于他对人性感到绝望,但我非常不同意。为什么?《罗生门》发表在1915年,这个时候的日本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它成为亚洲的强国,但同时这种激烈的变革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说军国主义,比如说极端的金钱至上,还有利己主义。所以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就变得越来越堕落。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敏感的人,他率先写了《罗生门》,让一个普通的家将,在一个夜晚从好人变成了坏人。同时他也讲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竹林中》,善恶虚实、模糊不清,一切都被孤立,到处都是谎言,看不到人性的真诚。
那在这样的背景下,芥川龙之介就显得非常孤僻,所以他还说过一句话,他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丑恶的,我也是丑恶的人,凝望着眼前的这一切,继续活着非常痛苦,但是人还得逼迫自己活下去。”
所以你就会发现,芥川龙之介的生命底色是什么?是善。一个有善念的人,他才对周围的恶非常灵敏,他难以容忍。
我们其实回顾一下,海子选择了卧轨自杀,但是他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的选择是自杀,但是他写出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罗生门》,有人说它写出了人性中极致的恶,说我都不愿意听,我也不愿意看这个故事,太可怕了。可是我们得知道,真正的地狱在人心,这一定是存在的客观事实。
那读完芥川龙之介所有的小说,我的看法恰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不认为芥川龙之介写了那么多的恶,他就会认为作恶是容易的,根本不是这样。他恰恰认为生之艰难,我们想要保持善良。对那些作恶的人或者是沦落的人,他一直非常悲悯。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短篇小说叫《富子的贞操》,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到,芥川龙之介性格中那个特别温柔的那一面。富子是一个美丽的年轻姑娘,因为战争即将到来,所以富子的一家就搬迁了,结果她在走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有一个猫叫三毛,这个猫没有带走,丢了。
富子就不忍心把这个猫丢下,又折回来找这个猫。富子折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家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有一个流浪汉就叫叫花子老新,他是一个很粗鲁、非常这个俗气的男人,特别有力气,干坏事。这样的一个男人就在他们家寄居,那个猫就被这个男人拢在身边。他抚摸这个猫。结果老新一看见富子,就说她很漂亮,他就调戏富子。
那么老新就跟富子说:“你看我救了你的猫,你应该报答我。”然后富子说:“我怎么报答你?”他说:“把你的身体借我用一用。”结果富子怎么都不肯同意。老新就拿着枪对准那个猫咪,说:“你要是不肯,我就打死它。”那富子应该怎么选择呢?我给大家读一下。
老新冷冷一笑:“不让我开枪,就得依我。”富子没奈何,嘟囔了一句,却突然站起来,像下了决心,跨出几步走到茶间去。老新见她这么爽气,有点惊奇。他只听见在旁边的茶水间里,富子解去身上的小苍带,身子躺倒在席子上的声音,以后便没声响了。老新迟疑了一下,就走到微明的茶间,就看阿富独自仰身躺着,用袖子遮了脸。
这句很动人,就是阿富根本不愿意,委身给这个粗鲁的、肮脏的男人,所以她用自己的袖子遮着自己的脸,可是她又迅速地把自己的衣服都脱掉了,就是交给你处置。为什么?为了救那只猫。接下来特别有意思的是,老新一见这情景,急忙像逃走似的退到厨房间,脸上显出无法形容的、既像险恶又像害羞的奇妙的表情,他忽然发出苦笑来,说:“只是给你开开玩笑的,阿富姐,开开玩笑的,请你出来吧。”
老新竟然放弃了,放弃了在这个时候占有富子的身体,而且他觉得难为情。过了一会儿,阿富怀里抱着猫,手里提把雨伞,她要走了。她就跟老新聊天,然后老新不好意思地说:“阿姐我想问你。”
“问什么?”
“不问别的,一个女人,失身是大事,可是你阿富姐为了救一只猫,就随随便便答应了,这不太那个吗?”
这是小说中的原话。这老新有点难为情,可是老新特别想知道,阿富你是怎么想的呢?阿富轻轻一笑,摸一摸怀中的猫,老新就问她说:“你那么爱猫吗?”
阿富就侧着脑袋,眼光望着远处说:“我不知怎么说才好,那时候总觉得,不那样总不心安。”过了一些时候,就只有老新一个人坐在这里了,阿富走了。
阿富是个善良的女孩,她不顾战争中颠沛流离,到处都动荡不安,她回来要带走那只猫,然后她又愿意为了救那只猫献出自己的身体。那老新一看就像是一个坏人,下流、苍老、粗鲁,欺负弱小,他就是一看见阿富的年轻美貌,就动心了。可是当阿富真的为了猫愿意委身于他,那老新却突然迟疑了,为什么?他内心的善良还是占了上风。这个善良让他觉得难为情,包括他最后没话找话地跟富子说“你不觉得太那个了吗”,你值得吗?
可是对于富子来讲,我根本没想什么值不值得,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不能看着你把那个猫咪打死,我会不安心的,所以就这样了。这都是非常真实的描写,它里面任何的这种解释,什么高大全的标签都没有,但就在这段描写中我们会发现,人性中那个特别温柔、脆弱的那一部分。
那就是这个细节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芥川龙之介是爱这个世界的。即便这个世界中有一些人们难以想象的恶,但是人还在努力地维护心中那一点点的善,一点点的温柔和不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心吧。
我一直觉得芥川龙之介是个特别伟大的作家,我以后会给大家讲《庄子传》。清代有一位先生叫胡文英,他在评论庄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眼极冷”,就眼睛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句话非常有滋味,我总觉得一听这番话,它不仅仅是形容了庄子,也用来形容芥川龙之介,非常贴切。在决定讲《罗生门》的时候,我又去回看了这个小说,而且又去看了看芥川龙之介的一些资料,然后我发现了他写的一封情书。我特别想在这里补充给大家,讲给大家听。
这是一封信,它是1916年的8月芥川龙之介写下来的。当时他暂住在一个海滨,他就给在东京的一个女子寄去了一封情书。其实准确地说,它不能算是情书,它是一封求婚信,那在这个信中就流露出芥川龙之介的深情和对女性的尊重。最后那个女子就接受了芥川龙之介的求爱,她就是芥川龙之介的妻子芥川文。
这封信是非常长的,我就把其中的一些片段摘录出来读给大家听,这当然是中文翻译了,它的翻译非常朴素,很口语化,但我觉得恰好是这样,特别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其中那种真挚的一面。
芥川龙之介就在这封信中,跟那个女孩子——他叫她小文——说:
“自从向你哥哥提起想要娶你这件事儿,已经过了多少年,想和你结婚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喜欢你。当然我从前就喜欢你,现在也依然喜欢你,此外并无任何理由。”
然后他说:“世人总是把婚姻和图生活之便等同起来,这样的事我做不到,所以我仅凭这么一个理由,向你哥哥提出希望娶你。不过能不能与你结婚,全凭小文你的心意。”
你看他先说,我为什么要求婚,因为我喜欢你,我不是为了图生活的便利,我也不是别人的评价,也不是什么时间到了,年龄大了,我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喜欢你。但问题是你可以决定,这件事是全凭你的心意,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很尊重你。
然后他说:“时至今日,我的想法与当初相比毫无改变,世人将怎样嘲笑我的想法,我也毫不在意,很多人总是敷衍了事地相亲,随随便便地了解对方,然后便草草结了婚,这样的事我做不到。我自以为在这一点上是高过世人的。”骄傲吧?“总之,能不能与你结婚,全由小文你来决定,当然我十分希望你能够答应。不过,如果我这么做让你感到了害怕,哪怕一丝一毫,对于你、你的母亲和你的哥哥,我都会觉得过意不去。所以你全然可以自由地做出抉择,万一之后有所后悔便不好了。”
这个人黏黏糊糊的,但是特别可爱,然后他就开始表白自己了,他说我,芥川龙之介,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我的工作,是现在日本最不赚钱的工作,而且我也没有多少钱,因此从生活水平来讲,不管过多久,都将一成不变。”就是我的穷是很难改变的了。
“虽然我的身体和头脑都算不上出色。”然后又有个括号:
“(对头脑,我还稍稍有一点自信),我家里有父亲、母亲和伯母,如果这样你也没有关系,你不介意的话,希望你可以来我家,我想听你亲口地毫无掩饰地答复。
虽然这封信写了很多次,但是想和你结婚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我喜欢你。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可以来我家。这封信给不给外人看,都是小文你的自由。
我在一之宫(就是海边)居住的这段日子里,如果你有时间和心情的话,请再给我写信吧。如果有时间和心情的话,不写也没有关系。不过如果能收到你的来信,想必我会很开心。
就此搁笔吧,替我向大家问好。”
芥川龙之介
就这封信我读了好几遍,他和很多西方的求爱方式非常不一样。他不热烈,而且他还显得黏黏糊糊的,有的时候又车轱辘话来说,就是有点胆小。那种东方式的温柔,比如说全凭你的心意,还有如果你给我写信我很高兴。如果你有时间有心情,那不写也没有关系,不过你还是写吧,我很高兴。就像这样的口气,他强烈地在爱着,但是他并不强求别人。他尊敬一个女子,也包括尊敬这个女子的父母兄弟。他贫穷,他也诚实地描述他的生活状况,然后希望女孩子慎重考虑,这都是非常打动人的地方。
所以他能够写出那么冷静、发人深省、让人浑身战栗的人性之恶。《罗生门》当然非常酷,但是如果再来读一读这封芥川龙之介的情书,我们就会看见他的另外一面,平实而温柔。让我们更加地了解了这个才华横溢的作者。
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