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周前,我便读完了这本书,当时只分散地写了两篇小记,今天再读一遍,把整本书梳理下(选择其中几位)。
略去我们熟悉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咖,作者选择了9位人物,为我们介绍历史书中之外的他们,讲述他们的家国情怀、历史担当、个人幸福与命运。
容闳
对于容闳的了解,始于幼童留美的纪录片。他是亲身感受西方文明的第一人。
他曾在稻田里给农民背通26个英文字母,换取稻谷。面对曾国落“当今天下,何者为要”的考题,他答出“实业救国”的漂亮答案。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救国”,为此,他放弃学校的资助基金,放弃留在美加入美国国籍。
为了自己的救国理想,可以十年“流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可以将个人理想植入整体理想,可以先努力成全整体理想。
对于容闳,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他的赤子情怀。一生爱国,临终时,要求两个儿子务必回国效命。他的一生是充满理想的一生,而这理想既纯粹又深沉,一生都在放弃、一生也在争取,从始至终只为国。
梁启超
曾担任《中外纪闻》刊物主笔,日更模式还不算啥,左手看书,右手写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一生有超过1400万字的写作成果。在协和医院看病,肾被割,还尿血。在批判西医的舆论中,亲自写文章,倡导民众科学的态度看待西医,维护西医的进步。
在单一民族理论甚嚣尘上时,提出“大民族”的概念,也就是“中华民族”为各方势力提供了共识,也成为我们每个人中国人的共识。在家庭教育上,有“一门三院士,父子十国士”的荣耀。
蒋百里
读蒋百里的一生,对于作者提出的做人做事感受颇深。做人,有极其高的道德标准,眼里绝容不下沙子,决不能有含糊有妥协,出添泥也不染。但做事不一样,可以道路迁回,有变动的空间,可妥协可打折,但最终目的不变就是把事办成。做人的人照亮世界,做事的人推动世界。
孔祥熙
其夫人宋需龄,妹夫孙中山、蒋介石。对于赚钱毫不含糊,也有经世之才,完成币制改革,建立中央银行体系,一生财富无法确切统计。
吴宓
请动王国维到清华任教,要知道蔡元培没有请成功。又请动王国维到清华任教,要知道蔡元培没有请成功。对于中国文化有深刻独到地认识,西方文化不能替代中国文化,提出“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价值”。
顾维钧
留学期间,全方位的学习、系统训练,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外交上,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环境下,从礼仪处切入,争取中国的正当权益,申明主权地位。在派系纷杂中,不攀附,独善其身,牢牢把握任民族利益。他用自己的才干和努力,为中国外交人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他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杨步伟
她是一位女性,一位伟大的女性。在当时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她上学时就写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惊世骇俗的言论。成年后,更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亲写退婚信。和两个好闺蜜,创办森仁医院,如果不是遇到丈夫赵元任,也许会成为妇科圣手。
为了陪同丈夫赴美进修,放弃自己的事业。在美期间,没有经济来源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开启称为精益创业教程的创业。后来又因养育孩子,丈夫工作地点时常变更,当起全职太太。晚年,创作《中国食谱》,先后再版27次,让更多人感受中国美食背后的文化魅力。
9位历史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同响当当的历史大人物,他们的名字是逊色的,但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行为,同样推动了历史的尝同样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我想记录些让我颇受触动的小地方。吴宓84岁,在得知自己外孙女的学校没人能教外语时,他颤颤巍巍地说可以去当老师教他们。顾维钧72岁时,还想去滑雪。赵元任和杨步伟的婚礼,是自己手绘结婚证,邀好友,做几道小菜。送朋友的请帖时,已完婚,不收贺礼,书信诗文音乐曲谱除外。
活得通透人的人,从来都是向内活,活出一份洒脱,一份热爱,一份赤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