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中国大地,有很多很有地域特色的民歌和民谣,比如青藏高原的花儿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关中大地的关中道情。
从古代以来,民歌和民谣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他们能够非常准确的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生活在当时的人的愿望和诉求。历朝统治者对于民歌民谣,除了从情感上喜欢之外,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用他来给当时社会把脉,他们明白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民志不可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察民情、尊民意、散民志,当政者オ不会有覆舟之患,国家才得坚强稳固,社会才能繁荣昌盛。[5]开明的统治者,还会根据这些,凡是老百姓喜欢的,他们就扶持,凡是老百姓反对的,他们就进行调整。
他们不仅从精神上高度重视,而且还把他们制度化在《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上记载,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
到了西汉武帝时代,为了确保通过民谣了解世态人心,中央政府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这就是乐府。通过乐府的工作,收集了大量的乐府诗为我们现代人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经有幸在青海一个地方工作了十年,青海是花儿的故乡许多花儿歌词形象的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民生疾苦。
比如有这么一首“花儿”,
马步芳修下的骆家湾
把阿哥调到天边
滴下的眼泪
和下的面
给阿哥做个盘缠
西宁乐家湾机场始建于1931年,机场不大,飞机跑道1600米长,当时青海省主席是马麟,就是后来青海王马步芳的父亲。据说马步芳逃离青海时,就是在乐家湾机场乘坐军用飞机离去的,还在西宁城上空盘旋了几圈。
这首短短的“话儿”,就反映的是马步芳在修建罗家湾机场时候征调民工的一段历史,也应该算是闺怨诗吧!
花儿与一个家庭妇女的口吻反映了在丈夫即将离去的时候难舍难分,挥泪为丈夫做饭的情景,细节生动感人。
据当地人讲,当年马步芳去南京开会,蒋介石会要拉拢这个西北王赠送给他几架飞机,同时,派遣几个飞行员准备用飞机把来开会的马布封等人送回青海。据说天性多疑的马步芳对于蒋介石派来的飞行员不是很信任害怕这些飞行员把赠送给他的飞机开跑了,那么它就落了一个空头人情。但又苦于自己,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他又不肯放弃这个飞来的横财,于是干脆就调集了一些战马,拖着飞机浩浩荡荡的回到青海,民间传说难免有些夸大其词。但是透过这个近似荒唐的花儿和传说,能够看出,青海拥有飞机,飞机场的一段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