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教育,很多家长不免会找点“鸡汤文”给子女讲一通,希望他们变得更加优秀。然而,在大人眼里的“鸡汤”,未必能让孩子们“大补”。相反,有针对性的“忽悠”,他们倒是更容易吸收消化。
一、胡诌的“第一个”
记得刚开学,我对新生的要求是:把字写端正。这个指令下去,几乎所有孩子能认真书写。但由于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还有的孩子希望写得更好,所以孩子们书写的速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小易就是那个想做得更好的孩子,所以总是最后一个交作业。就他这种速度参加考试的话,肯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一直想着用什么办法使他写字有个“加速度”。
一次,在课间作业时,我特地走到他边上,看着他努力书写的样子,很感动。
我灵机一动,俯身轻声对他说:“小易,你的字写得太好了!现在老师决定,让你成为班级里第一个可以加快写字速度的人,你能做到又好又快吗?”
他抬起头,激动地看着我,猛点头。
从那天起,小易作业的速度逐渐提高。再也不用担心他是否来得及完成了。而他的字依旧漂亮。
二、生搬硬套的“自觉”
有那么几天,晨晨上交的作业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微信给她的家长,原来她的父母都出差在外,她和老人住。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作业极有可能是糟糕透顶的。
我决定找晨晨聊聊。
“我听说你爸爸妈妈出差了?”她点点头。
“我要表扬你。”她诧异地看着我。
“爸爸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你却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足以证明你是个自觉的孩子。”她涨红了脸。
“明天老师要展示你的作业,让同学们学习你的自觉性。但是,字要写端正,你能做到吗?”她认真地点点头。
第二天,她成为了榜样。现在她还是个努力的孩子。
三、暂时没到口的“大饼”也是香的
涵涵的妈妈是个女强人,一直觉得女儿不聪明。她给涵涵的绰号是“傻白甜”(她俩是亲母女)。
我找女强人聊,知道她以前是学霸,所以女儿学习的反馈令她郁闷。她的情绪,无意间传送递给了女儿。涵涵每天在课上没精打采。我决定再找女儿聊。
“老师给你布置个作业,回去问问你妈妈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都学了些什么?”尽管涵涵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答应了。
第二天,涵涵告诉我,她妈妈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的内容很少。
“你看,你现在学的比你妈妈那时候学的要多得多,还难,是吗?”她微笑着点头。
“所以,就现在看来,你已经超过你妈妈一年级的时候了,等你到她现在这个年纪,早把她甩得远远的了!”她咧开嘴笑了。
“从现在起,不懂的马上问老师,老师帮你早点超过你妈妈。”她笑得更欢了。
如今和我走得最近的是涵涵,进步最大的也是她。
在教育中,有时“忽悠”比“鸡汤”更管用教育是一门艺术,“忽悠”好比是其中一个“门派”。它需要技巧,需要即时反应的能力,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孩子需要被发现。
相信,每一束光都可以照亮远方。
本人所有简书文章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有侵权,必将追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