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语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 观察与思考
【家长话吧】《银河补习班》: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值得补习!

【家长话吧】《银河补习班》: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值得补习!

作者: 梧桐漫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21:05 被阅读118次
    【家长话吧】《银河补习班》: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值得补习!

    01

    “第一次做父亲”,戳中泪点!

    最近,《银河补习班》成为了暑期档电影被家长们讨论最多的一部。口碑则呈现明显的“冰雪两重天”,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感动落泪。

    电影讲的是一对父子的逆袭之路。

    爸爸马皓文是桥梁工程师,他设计的大桥因施工时被人偷工减料导致坍塌,他独自背起了整个设计院的黑锅,锒铛入狱。

    这期间,妻子和他离婚,带着儿子马飞重组家庭。

    数年后,马皓文出狱,却发现儿子已经变成了一枚学渣,整日沉迷于武侠小说中,无心向学,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正面临被开除的境地。

    马皓文为了让儿子能继续求学,与教导主任打赌,承诺一定会在学期末让儿子考到全年级前十名。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银河补习班开班。学员只有马飞一人,老师就是他爸。背负“黑历史”在底层挣扎谋生备受羞辱的父亲和成绩垫底自视甚低的儿子,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逆袭之路。

    说实话,电影bug不少,有点用力过猛,表现形式流于浮夸,趋向自媒体的爆文套路,年代大事件的植入偏生硬,给人“硬共情”和“硬煽情”之感。

    比如男孩马飞作文的桥段。他写最好的时光,用第三者的视角,讲述自己爸爸的那段让人遗憾的人生,通过历史坐标,反思生命的意义。

    在电影中,马飞的作文得了零分,在第二次教师组共同评议中,有打高分也有打零分者,最后马飞的作文平均分在22分左右。这也正好尴尬的吻合了《银河补习班》在观众“冰火两重天”的口碑。

    尽管这部电影的确有一些很明显的硬伤。但它所透露出父与子之间的那种真诚与相互支持,尤其是其中的一句台词“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依然赚足了我的眼泪。

    很多时候,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想想看,生活里的亲子关系,虽然父母竭尽全力,但我们也许都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狼狈,有的时候,生活可能比电影还荒诞。

    无论如何《银河补习班》在教育方面点到的很多问题,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其实也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补习”。

    02

    补习,我们到底应该补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有的时候是补功课中的具体知识,有的又是拓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及技能班。

    而这部电影中,用了很多画面去勾勒,一个因背锅而坐牢的倒霉爸爸以及一个总被人称为缺心眼的儿子。

    他们彼此经历过长久的分别,都有着对对方无比的想念。这对看似失败的笨拙父子,在“全宇宙最好”的银河补习班里,补足了爱与希望这一课。补足了面对现实而无奈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补上了活下去才是生命最大意义的人生补习课。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爸爸送儿子上学路上,突发奇想把儿子带到了郊外的草地上,让孩子实地感受远处的绿和近处的绿,用诗句表达的不同。

    他鼓励儿子像他一样,去闻草地的清香。努力用通感的手法,让儿子感受到大自然真实之美,以此启发儿子写作,就要带着一份真情实感的初心。

    可儿子使劲闻了后,倒是觉得有点臭,原来草地上,那会正好有一坨粪被儿子闻到了。这个搞笑的桥段看似荒诞,却也印证着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常想一二,记住不多却足够温暖的美好也就够了。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马飞的妈妈就做得很失败。马飞的妈妈再嫁之后,把儿子送进重点学校寄读,一个月回家一次。

    她为有能力送儿子进重点学校自豪,自认尽到了一个母亲最大的责任。但她经常对儿子使用语言暴力,认定他“长了张笨蛋的脸,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救了。”

    殊不知这样的话听在孩子耳中就会产生自我认定:我就是笨,我就是没救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完全放弃自己。

    电影里的马飞就是如此。

    所以马皓文出狱后,看见儿子这副样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儿子带在身边,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不断给予鼓励,告诉他“你是这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一步步打破他原先的自我认知,重新建立起孩子的自信与自尊,进步巨大。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时期最为关键。一个是幼儿期形成的安全依恋,另一个就是青春期的自我认同。这两者,都需要父母给予安抚与鼓励。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随口的评价,会对一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03

    父母,家庭教育究竟该如何做?!

    我们常常习惯拿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看待别人的生活。家庭教育上就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那就是“我是为你好”。

    电影里,当这句话被马飞妈妈苦口婆心说出来的时候,影院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几声叹息。观众们很多人都是听着“我是为你好”长大的,自然知道这句话的潜台词里有控制欲的阴影。

    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总愿意自己负重前行,从而换得子女岁月静好!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让人焦虑不安,被现实狠狠打脸后,安稳成了父辈们眼里不可多得的奢求。

    父母总认为自己见得多、看得远,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包括学习、就业,甚至结婚、生子,常常要为儿女未雨绸缪,难免就习惯于去插手或操控他们的生活。

    “我是为你好”底下往往跟着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事实上社会是在进步的,父母那一辈很多观念与认知是狭隘的,如果他们以自己的认知来限制子女成长,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

    这其实也是父母自身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时期,在国家强势干预下,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全家唯一的寄托和未来。

    这一辈的父母最是焦虑!子女平庸吧,我们又心有不甘,嫌孩子不争气,怕随时被out,非得逼孩子补这补那;孩子优秀吧,又怕他们远走高飞,既担心孩子无人照顾,也担心自己老无所依。是啊,我们现在愈是为父母长辈的老去竭尽全力,也就越为自己的老去忧心忡忡!有意无意之间也就插手了孩子的一切。

    其实,父母给不了孩子未来。生活变幻莫测,危机的形式也千千万万,没有标准答案可循,这时候能依靠的就是孩子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电影里,马飞的作文被教导主任打了零分,理由是严重离题,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马爸爸据理力争:试卷的选择题有ABCD选项,任你择其一,但是生活不会给出多个答案让你选,它只会把难题摊在你面前,考验你的应变能力。

    生活中,成功也没有唯一的标准。

    电影里的教导主任,习惯以成绩来定义学生的价值,甚至对自己的养子也一样。当他是考试状元的时候,将他荣耀地挂在墙上。当他考砸的时候,就全盘否定他,导致孩子最后变成了个疯子。

    但事实上,成绩能定义成功吗?

    很多考出高分毕业于名校的人,进入社会工作后,高薪拿着,高位坐着,却只是谋生而已。他们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内心充满痛苦与戾气,精神空虚,很多人因此抑郁、自杀。

    他们在很多世俗里,虽然成功了,却以损耗自己为代价。

    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时,有记者去采访他的母亲,说你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一定很为他骄傲吧!他母亲回答,我还有一位在家里种庄稼的儿子,一样优秀,我为他们自豪!

    瞧,这就是美国人的成功,简单到就是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电影里马皓文告诉儿子:清华和北大不是终点,而是过程。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让父母满意,那你走不远,你注定要过郁闷而平庸的一生。那些在专业领域获得非凡成就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先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然后在这上头深耕而成就。

    这部电影中,很多看似对教育的夸张反思,也只不过是把生活中的个案,聚集在一部电影里。无限放大的效果,也更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反思!

    这也许才是《银河补习班》,值得我们每个为父母者,上次补习班,修一次“理解生命课”的学分真正意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话吧】《银河补习班》: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值得补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es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