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家为何会伤人》第二天
书籍来自武志红老师。
选择这本书跟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也有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状态的想法,更想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更明确的自己。
从小处于的环境就是被批评,被教育,虽然现在妈妈会说觉得我是她最棒的女儿,可是听起来除了第一次有感觉外,其他已经无所谓了。总觉得自己也不太会沟通,不擅长交流,会容易把天聊死,也爱抱怨。有时候明明想说一些感谢,更柔和的语言,可是因为对方一句话,或是自己不好意思表达,就会回到原来的模式。
看到这本书才明白,有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不代表就理解他的感受。就好像对于孩子,他哭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说,去安慰,去阻止,怎么能让他不哭,却没感受过他的情绪,是痛苦,还是伤心,不能感受也就是不能很好的共情,只是从强压的手段上制止了他情绪的发泄。
而在这本书上,能学到的就是怎样让对方做自己,让自己做自己。我们能做到的是可感知,不去评价,也不去做判断,不要试图给对方出主意,想办法,从一个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感受对方。
包括孩子,他的情绪,他的压力,作为母亲可能能直接感受的更多些。因为母体的天性,加上哺乳的过程,她会和孩子产生比较多的情绪联系,所以学会共情,先接纳自己,再接纳孩子。孩子是个体,不是载体,不是你要他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按照你的需求来成长。我们做父母能做的就是让他成为自己,给他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让他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最终会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