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是个一直困扰着我的话题。我总是觉得我的父母很相爱,他们有什么事都有商有量,是真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种。我记忆中几乎没有他们吵架的样子,仅有的一次爸爸打妈妈也是后来听他们讲的,我没有亲见。那在我的婚姻里,我常常有不幸福,甚至痛苦的感觉,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6岁以前的事,我能记得的少之又少,仅有的片段也是模糊不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天,听唐老师再次分享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这个话题,我真的感觉异常熟悉,但又好像很陌生。我用碎片的时间反复听了不知多少遍,一边听一边努力回忆着我能比较清楚的记得的父母互动模式点滴,然后一点一点和自己与老公的互动模式对比,惊觉:我和妈妈,在和老公的相处中,都极度能忍让,这种忍让有时透露着无奈,甚至透露着自我牺牲感。
在他们那个年代,爸爸当时读书读到高小(读完小学5年后再读一年),算是村里的高知识分子了。妈妈从小未进过学校大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是媒人介绍,直到结婚当天才见到彼此。用以前的话说,妈妈进了知识分子的家庭,像攀上了高枝一样,应该庆幸。用现在的话说,妈妈当时对爸爸充满了崇拜,能嫁给爸爸,就像是她中了彩票一样幸运,用一辈子来报答爸爸也不为过。事实上,爸爸没有吹、嫖、赌、饮的不良恶习,工作又认真、努力、踏实,也真值得妈妈为他各种付出。而妈妈,是个温柔、贤惠、包容、大度、特别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她的工作异常的辛苦努力。我上小学前,爸爸在村公所做文书工作;后来,换成到镇上的信用社做内勤职员。这样,家里家外就全是妈妈一个人操劳,几乎男人女人干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完,爸爸只有在下班时偶尔帮一帮,妈妈无怨无悔。他们俩相比起来,爸爸的脾气算是暴躁的了。当他因事有情绪时,会大声叫嚷嚷,甚至骂别人,也会骂妈妈。而这种时候,妈妈总是不言不辩,而是等爸爸情绪过后再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利弊等。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次,是初三时,我小的哥哥因为屡次赌博,常常跟我嫂子吵得鸡犬不宁,爸爸妈妈对他苦口婆心各种说劝,也无法让他悬崖勒马改邪归正。有一天,哥哥又去赌博了,被爸爸抓了个现,爸爸当场给了哥哥一个耳光(记忆中爸爸从未打过我们兄弟姐妹5人,除了这次打哥哥,而且是成年之后的哥哥)。之后,哥哥离家出走到广东来了。那晚,我第一次见到爸爸哭。刚开始时,他是各种骂,见谁骂谁,妈妈很伤心,一直哭,担心哥哥。后来,已经很晚了,爸爸竟然趴在桌子上哭出声音来,妈妈默默的站在爸爸身旁,轻声安慰着他、开导着他,不合眼睛的陪着爸爸一整夜。我好像没见过、,没听过妈妈当着爸爸的面说什么过分的、不体面的话。反而是从平时妈妈与三姑六婆的闲聊中,听到她其实对爸爸也有不满,只是觉得爸爸是男人,是一个家和女人的天,就算爸爸冤枉她,责备她,她也会忍着,会埋在心里。她说,谁叫我们是女人呢,这是我们的命。这点,不就是我现在和老公相处时我的模式吗?!我对老公不满,表面上不说,不表达,看起来好像很宽容,实际上是将怨气埋在心底。不同的是,我的妈妈,她真的就能忍下来,不抱怨、不指责我的爸爸,一直仰望着他,用她真正的宽容的心!而我,将怨气累积到一定程度,哪天有个风吹草动,我就对老公语言攻击、行动威胁。我常常觉得是我为老公付出了很多,但是却不被他看见。特别是生了孩子之后,我一边自己带着孩子,还一边和他工作着。而且,这个工作,一直都是我在托起他。同样是医生,我一直将他推至舞台前,宣传他、协助他,自己在幕后打杂一样,最后,别人认的都是唐医生!我变成厨师,保洁员,保姆,药师,会计师,出纳员,售后服务员,但我心里更想做一个人人尊敬的医生,做医生才让我有成就感、价值感。我觉得是我牺牲了自己,才成全了他,心里有不甘。其实,老公从不居功,他一直告诉我,我们日子越过越有我一半功劳,但我将他的真诚解读为“嘴上功夫,说说而已”。
我的妈妈,用她真正的宽容崇拜爸爸、仰望爸爸,以爸爸为荣为傲;而我,刚开始对老公也有崇拜和仰望,然而,慢慢的,就打着“爱”的借口,对他指责、抱怨、评判,成了他的差评师,同时,低价值感的自己,不停将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在看似接纳的忍让中,渐渐淹没自己。作茧自缚啊!
觉察到即看见,看见了就是改变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