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艺术的中国情境》“目录”(仝朝晖著)
总序
人民艺术家(刘巨德)
序
吴先生的家国情怀(杜大恺)
吴冠中的两支笔(刘东)
前言:鲁迅情结的悖论:认识一个进入艺术史的吴冠中
第一章 吴冠中与 20 世纪中国艺术的形态学
第一节 “他山之石”(西→西+中)
第二节 “羽化”与“窑变”(中→中)
第三节 “体用之辩”(中→中+西)
第二章“中国经验”:中西跨文化想象的词根
第一节 巴黎画坛“符号化的中国记忆”
第二节 从“中国符号”到“东方精神”
第三章“东西互望”:吴冠中艺术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吴冠中艺术的学缘结构
一、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
二、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几位教授
三、巴黎画派以及其他画家的影响
四、吴冠中艺术中的写实因素渊源
第二节 “风筝不断线”:中国语境中的文化视像
一、相遇“现实主义”
二、从“群众点头,专家鼓掌”到“风筝不断线”
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
四、“风筝不断线”的实践意义和边界
五、吴冠中“风筝不断线”与林风眠“民众艺术化”
第三节 回归现代绘画探索之路
一、选择风景画
二、“文革”后的话题“内容”与“形式”
三、吴冠中所论“形式美”“抽象美”
四、作品的“文本”与“情境”解读
五、艺术语言轨迹:“形式”“意境”“装饰”
六、“形式美”追求的现实误会
七、吴冠中艺术风格的双重性意义
第四节“现代化”前提下的“民族化”认知
一、中国“民族化”观念的由来和演变
二、20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民族化”主张
三、吴冠中理解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四、吴冠中艺术民族化观点的意义
五、后殖民主义思潮下对吴冠中艺术的批评
第四章 从文本意义看吴冠中艺术观的自我构建
第一节“笔墨”:时代的“俄狄浦斯”情结
一、“笔墨等于零”的历史语境
二、《笔墨等于零》的文本意涵
三、误读:围绕《笔墨等于零》的争论
四、“笔墨”论点与吴冠中的“传统观”
五、“笔墨等于零”思想根源
第二节 《石涛画语录》的现代解读
一、《我读石涛画语录》的文化背景
二、“一画”的不同理解
三、《我读石涛画语录》的得失
四、吴冠中与石涛:艺术革新的文脉
第五章 从当代视野看吴冠中艺术的现代性
第一节 “美之术”的现代性思考
一、“审美”到“审丑”
二、“美的回归”及“美与善同义”
三、“吴冠中热”和他晚年“美”的反思
第二节 吴冠中与中国艺术的上下文
结语
附表:吴冠中所处时代的大事记
附录:“吴冠中艺术”采访记录
一、采访司徒馆长:从艺术馆的艺术教育谈吴冠中及其艺术
“吴冠中”对话“黄宾虹”
吴冠中用画告诉你怎么欣赏美
捐赠完成后,吴先生安心地走了
吴冠中的“真善美”
我们一直在介绍吴冠中,没有停下来
怎样看吴冠中艺术的局限性?
“西体中用”、“中体西用”
“笔墨等于零”
茶和可乐
二、采访方毓仁先生:谈吴冠中作品的展览和艺术市场
吴先生在香港有许多知音
吴冠中作品进入市场比林风眠晚几年
“吴冠中画展”——香港人“排队买画的第一遭”
当时香港人买水墨画,不太认油画
香港拍卖的第一张油画是吴冠中作品
大英博物馆“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
画廊经纪人理解的吴冠中艺术
吴冠中作品的市场前景
吴冠中回国他后悔吗?——历史没有答案
参考文献
后记: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丛书后记(卢新华)
本文选自《吴冠中艺术的中国情境》目录:仝朝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