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昨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
有点忙,一直到今天了,才发现,对一位恩师的怀念之情,还徘徊在心间,让我情难自禁。
还记得,那是初三第一次期中考试。
学校的大黑板上,全级排名前30的成绩榜单明明白白、格外醒目。
在紧接着的班会上,董老师说,咱们这一次成绩啊,有可喜可贺的地方,也有深感遗憾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师顿了顿,环顾一圈,启发大家说,各位同学有没有注意到,咱们班的第一名,就是全级第一名。而咱们班的第二名,小于同学,在全级排到了第20名的位置。这个第二与第一,实际上差距有点大啊!
大家的目光,“刷!”一齐全看向小于同学。
而我,就是这位小于同学。
被老师这么一点评,说实话,心里这感觉:五味杂陈!
顿时,脸上也不自在了。
好吧,得更加发奋学习才行。
那时候,作为物理课代表的我,经常需要课前课后辅助物理老师搬送教学仪器,代为收发同学们的作业、试卷等。
所以,有机会经常出入同在一个教师办公室的班主任、数学董老师的房间。
而他在每每见我独自往返、擦肩而过的时候,会不失时机、用真诚的目光注视我,脖子别紧紧着,抬头挺胸!
——那时候,自己正在为慢慢发育得丰满的身材而倍感羞涩,一度弯腰驼背、不敢挺直了上身。
一次两次不见效,干脆,董老师就在学校甬路、花坛拐角、办公室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充满善意地提醒:脖子呢,哪去了!?
会心一笑!心里的不得劲,慢慢地,在他的关怀提醒下,也就不知不觉释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来到了下学期。
终于,在董老师的激励鼓励下,我这个如此之水的第二名,破天荒的取得了初中以来的最好成绩:全级排名第三。
董老师,私下里,和蔼可亲地说:“不错啊,继续加油!就是化学成绩要是也能再抬抬,就更好了。”
有了老师的鼓舞,借来了同学间隙不用的化学辅导教材,自己于是见缝插针地啃起了弱势学科。
为了提升化学成绩,破天荒的沉浸到了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来。
至今,那种沉浸感,似乎就在昨天,触手可及。
而化学,从此,也和我不再闹别扭了。
时光匆匆,转眼就是期末考试了。
在最后一次班会上,很多同学都依依不舍,甚至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包括我在内。
也是在这次即将暑假、告别初三、重新分班的班会上,董老师依次满怀希望地看着我们每一位同学,就像看着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特意用充满希望的话说:
同学们,你们以后都开上了小轿车,要是在路上遇到了变成了老头子的董老师,能载我一程,就行啦!
那时候,全镇也没有几个开轿车的人,自己当时还想,董老师有点过于乐观了,距离一辆小轿车,实在太遥远了。
时至今日,开车往返初中学校驻地的镇上与自己老家时,还会时不时地想起老师当年的这句话,——心中颇为感叹,原来真的,同学们基本上都开上了自己的车了。
只是,亲爱的尊敬的董老师,我开车回来了,载着你啊,可您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