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记得↑关注↑哦~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这两天发布了她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在报告中,米克尔列出了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被中美两国包揽。其中中国公司占据9席。她的判断是,中美在互联网领域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小。
这段时间,中美两国在高科技发展领域暗自较劲:美国商务部意图封杀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而中国坚守“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们不禁疑惑:一方面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厉害了我的国”;另一方面,美国仅仅通过禁售芯片就让中国网络设备巨头公司陷于瘫痪,中美科技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还记得十几年前,一提到高科技,我们脑海中跳出的就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随身听、电视机、音响CD一定要选日本原装的;冰箱、洗衣机、汽车一定要选德国制造的;衣服设计样式找韩版的,“美国进口货”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我们常用的那些较贵的消费品和工业设备都来自这些国家,自然就有了进口产品质量高、上档次的印象。
如今呢?以上领域几乎都被国产优质产品替代。在高新技术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例如手机芯片,以前我们完全需要进口,现在华为和阿里都制造出了自己的芯片;手机网络在1G和2G时代,我们完全没有专利,到了3G和4G,我们的专利已经超过了15%,相信5G来临,中国企业手中的专利占比会更高;再说航天技术,美国人50年前就登月了,我们目前还没实现这一点;不过中国这些年不但有了载人飞船,还搭建了自己的空间站,试验了月球车着陆,美国反而多年没有再月球登陆……
这些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加速。除了大家引以为豪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中国在5G网、FAST天眼工程、大飞机、太空舱、载人潜水器、量子通信卫星、海上钻井平台等诸多高端科技项目上均有突破。
更为难得的是,目前担纲这些尖端科技的工作者都是年轻人:洋山港智能码头的设计者平均年龄不到28岁;大飞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出头;实现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突破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世界基因测序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27岁;航天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只有30多岁……
来是中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回到现实,中美科技目前的差距要远大于很多国人的想象。
统计显示:中国虽然在家用电器、建材、铁路和高铁技术等少数领域领先美国,但在其他20多项技术领域都远远差于美国,特别是前沿行业中的地球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商业航空器、半导体、生物机器、特种化工和系统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和美国差距在20至30年左右。
我们的高铁虽然先进,但依然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技术元器件、零配件。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是比较领先的,但特高压电网输送的过程中电损太大,一直在业内有很大争议。我们在一些领域确实缺少核心技术,芯片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分布也能看出这种差距。根据诺贝尔奖得主国人数排名统计,按照获奖时国籍与原国籍,美国共有35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据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因此,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认为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美国比起来望尘莫及;又不要妄自尊大,甚至感觉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科技老大。我们既是埋头赶路的追赶者,也是抬头看天的创新者。我们既有宏伟的大目标,也有励志的“小目标”。
平心而论,中美两国未来必将同时引领全球科技,两个伟大的对手之间无需“既生瑜何生亮”,完全可以见贤思齐、平分秋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