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因为前两日的视频会议而按下了暂停键,今天准备重启。
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有那么厚,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过于关注内容,而囫囵吞枣地读完的,所以读完之后,没啥感觉,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再读,就是因为陌生,于是决定重温。毛姆的代表作都在我家的书架上躺着,当初买的时候,肯定是慕名,可是竟然忘记了什么时候买的?什么时候读的?内容是什么?
记得打动我的第一本应该是《月亮与六便士》,当初应该也是感触颇深,于是才买了所有代表作的。
再读《人性的枷锁》,开始咬文嚼字,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开始对人性进行反思……重拾阅读后,想起来了零零散散的内容,所以不再关注结局,也不着急看到结尾,才体会慢慢阅读的收获,也终于感受到那种把书放在床头,随时翻阅的乐趣。
毛姆不承认是自传,定位为自传体小说。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肯定有很多虚构出来的情节,为了让其具有可读性。
所以有的人喜欢读传记,有的人喜欢读小说。我老公和儿子都喜欢读人物传记,而我就更喜欢小说。也许是性别上的差异性,造成了这样不同的爱好。
可是我又喜欢从杜撰的故事中,提炼和总结,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而《人性的枷锁》正好符合我现在的认知过程,于是我准备慢慢享受这场精神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