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是什么时候从哪本书里看到的这个名字,只记得是文艺女青年在择偶标准上要求男性必须知道他,还得读过他的作品。
因为我不是文艺女青年,即使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是择偶标准里也没有这一条,毕竟连自己都没读过他的作品。
这么多年以后,才读了《1Q84》和《挪威的森林》,也并未觉得有多吸引我。
昨天在简书里读到一篇书评,关于《挪威的森林》,很打动我,也让我体会到了这本书的意义。原来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在写成长,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恋爱。
昨天读到了渡边到疗养院看望直子,认识了玲子,玲子说渡边说话的方式像是在模仿《麦田的守望者》里面的主角。
让我意识到,村上春树这两部作品的写作手法都很像《麦田的守望者》,特别重视人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在没有故事的情形下,在每天重复的平淡生活中,通过心理活动,架构出活灵活现的人的形象。
记得当年读《麦田的守望者》时,也不是太喜欢,可是读完后的某一天忽然意识到作者的高明之处,一个男孩子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不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而是纯粹的心理描述。
当然更打动我的还是这部作品留给所有读者的那个关键词:守望!
守望教育,守望成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学会守望!
最近在学英语的时候,听了几段关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的演讲,其中有一种说法:初当父母的人,因为浓烈的爱,而把孩子当作盆栽来供养,而孩子不是盆栽,是野花!
哎!有点儿跑题了……明明在说村上春树的,扯到教育孩子上了,还是因为《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写得也是主人公渡边拒绝长大,最终通过几个女人,让他真正的成长为了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人。
也许村上春树的本意就是这个,这是那个简友的看法,我觉得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