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传》与《尼克松自传》中,对于如何解决越南战争,都用了很多笔墨。
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关于在这件事情上对于各自参与程度的介绍,都比较强调传主的作用。
比如《基辛格传》里面,对于基辛格如何思考与决策,做了重点叙述,而对于尼克松在这件事情里面发挥的作用,用墨不多。而《尼克松自传》中,正好相反,用了很多笔墨记叙尼克松的思想与行动,而对基辛格记录较少。
当然因为传主的不同,有侧重描写,似乎也是应该的。但是从读者的角度,如果仅仅看一本传记,对于事件的全貌,也没办法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认识,还是比较遗憾的。
也许,要了解越南战争的全貌,只能再通过别的角度来进行了。
不过,尽管对各自传主的描写各有侧重,但是对于这件事的大致来龙去脉,记述内容还是基本一样的。
不管怎么给自己脸上贴金,美国人最终灰溜溜撤离,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结果。
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应该是促成美军撤离的本质原因。但是美国人民为什么要求撤出去,没给出清晰的理由。
也许是死人太多了吧,在越南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大兵死亡,而美国政府所期望的胜利,却迟迟无法到来,让美国人民越来越感觉到参与到遥远东南亚的这场战斗,实在是毫无意义,才有了声势浩大的反战示威,也才有了最后无奈撤退的结果。
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来看,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经常简单化认知:对立一方的朋友,肯定就是自己的敌人,对立一方的反对者,就是自己阵营的朋友。而对立一方想做成的事,就拼命阻挠,坚决不能让对方成功。
而对于事件本身,反而没能够进行认真思考,因此也就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情况。并且这样的情况,常常以无数性命的失去为代价。
我相信尼克松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他1968年底一上台,就开始改变这一切,用他的话说,就是三件大事:中美关系的解冻,美苏关系的加深理解,越南战争的结束。
其实时至今日,这种阵营对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年美国对我们发展设置的各种阻碍,就是这样对抗的直接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