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在某领域取得垄断地位,他们对产品就不再重视,更糟糕的是,他们心中已经完全丧失了服务用户的心态。
1995年,乔布斯(Steve Jobs)在《书呆子的胜利》(Triumph of the nerds)节目中,谈到了自己对企业壮大后的看法。
0. 滴滴停摆
和朋友吃完饭,像往常一样准备打个车回家。打开滴滴后发现,今天居然没法打车了,仔细看看公告,原来是滴滴正在安全整治,凌晨期间暂停了所有打车服务。
得,线上叫不到车了,那就等出租车吧,像从互联网回到了农耕时代。这个点想回家的人还不少,在路边等了几十分钟,才拦下来一辆空出租车。
第二天发现,一篇名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刷屏了,看来没了滴滴,都市年轻人活得真不容易。
在这篇文章里,没有了滴滴,城市的夜生活就陷入了灾难式的混乱。
就在这一夜之间,滴滴的停止营运,让所有人似乎都听到了“咔嚓”一声脆响——滴滴这台大机器因故宕机,夜间出门游荡的红男绿女,险些成为无家可归的孩子。
没有了滴滴,出租车是漫天要价的:
在马路边停下来的出租车大多都已载客,只想顺路拼个活儿,“走咯,从今天晚上开始,你只能坐我们的车,没得滴滴咯。”
“滴滴深夜整改第一天,要忍受路边等待三辆的士被拒载,最后15分钟车程被宰到60元”。这段不远的距离,价格照往常直接翻倍,陈跃飞质问司机为何不打表,司机态度十分蛮横,“你走不走?不走你拿手机接着叫滴滴啊?”
没有了滴滴,黑车卷土重来:
陆同的旁边围了四五名黑车司机,不断劝说他不要再白费力气,赶紧上车走。但10公里的距离,他来时打出租车花了50元,此时已经翻涨了三倍,一口价200元。前一天同样的距离,黑车司机还只要120元。
没有了滴滴,大家都走投无路:
网约车司机走投无路,乘客也同样无路可走。在三里屯,我遇到一个迟疑的姑娘。面对多路黑车司机和出租司机的拼车吆喝,她有些迟疑。她说,自己都没办法分辨这些出租车是不是套牌假出租,不敢轻信。
我们不花时间来讨论这篇文章是不是公关文、意图何在。文中所说的现象确有其事,相信许多人都有所体会。
在不久之前,滴滴把顺风车业务直接全面下线,加上这次为期一周的所谓“安全整治”,这样的做法不禁让人想到战乱时期的“宵禁”政策。
“你们啊,老批评我这不好那不好,那行,我不玩了,就让你们感受一下没有我之后的混乱,到时候你们就得求着我回来。”
如此强势、任性的措施,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行业中,实属罕见。
滴滴消失之后,人们的生活出现诸多不便,然而,人们也忽然发现,滴滴这个当初的“屠龙少年”,与恶龙纠缠太久后,自身早已变成了恶龙。
1 创业者滴滴
2012年,是互联网的又一个黄金年代,这时的人们纷纷换上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大潮悄然而至。
每次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都会造就一批伟大企业,成就一帮英雄人物。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无数年轻人跃跃欲试,希望在这个时代洪流中打下一片立足之地。
杭州支付宝的办公室里,一个名为“常遇春”的年轻人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内心,加入了这波创业大潮中。
这个“常遇春”,就是程维,是他在阿里巴巴的花名。
虽然不是显赫的富二代,但程维却早已不是一名普通员工。自从2005年进入阿里巴巴以来,程维一直供职于阿里巴巴最强的团队,即号称“中供铁军”的销售团队。至2011年,程维已经成为阿里巴巴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随后又升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要知道这可是2012年,以程维的能力,留在阿里巴巴,必然会逐渐成长为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功成名就,享受生活。
然而程维岂是池中物,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筹备了几个月后,程维拉上了三两兄弟,带着自己的10万和天使投资人王刚的70万,辞去了阿里巴巴的工作,放弃了舒适的大企业管理者生活,从而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创业者征途。
创业期间的程维是个拼命三郎,风雨无阻7x24小时工作着,不是在忙着拉司机装滴滴打车的APP,就是忙着线上线下卖力给用户宣传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首先要解决的是司机端的供给,他们跑遍了北京城的一百多家出租车公司,结果毫无意外地吃了闭门羹。最后只有昌平的一家小公司给了程维15分钟,向旗下的出租车司机师傅推广滴滴打车APP。然而不仅认真听的师傅寥寥无几,现场100多个司机,也只有20多台是智能手机。尽管这样,程维团队还是能拉一个是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竞争对手的财大气粗让程维的滴滴打车雪上加霜,彼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摇摇打车不仅承包了各大广告渠道,还排他性地租下了北京的一个机场区域,把滴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于是程维只好带着团队见缝插针,在北京西客站组了一个小摊子,向路过的司机推广滴滴打车。最难的时候,在大雪飘飘的冬天,在外推广的员工相继发烧,有的甚至还被城管、警察误当做上访的人抓了起来。
地推4个月后,同时在线的司机终于超过了100个,但是却没多少乘客。有些司机师傅找到了程维,直接把手机摔他桌子上,说他跟运营商是一伙的,就是为了骗流量,一个乘客都没有。
于是为了让司机师傅有客可拉,程维雇了几个人专门在北京城来回打车,打完一辆下来继续打另一辆,员工表示那段时间坐车都坐吐了。
另一边,地推完了后,程维又马不停蹄地去找用户、跟用户互动。
在创业头几年,程维的微博几乎都是滴滴打车的内容。他时刻关注着微博上用户对滴滴打车的评论,回复用户的每一条微博,同时也向各大KOL推广滴滴打车,俨然一个骄傲的小孩,向其他人推销自己的得意作品。
作为CEO的程维,也是滴滴打车的产品经理,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只要用户反馈出现bug反馈或者改进意见,程维都记下来,在后续版本中快速改进。
一旦出现不好的体验,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回复、记录、改进,
如此严峻的创业环境,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已放弃了,然而销售出身的程维天生具有超强的执行力和坚韧性,带着团队死磕,伺候好司机和乘客,挺过了最艰难的冷启动时期。
创业5个月后,滴滴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不到半年之后,随即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B轮融资。
程维不仅带滴滴挺过了启动期,也开启了滴滴高歌猛进的巨头之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滴滴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2 滴滴盛世
程维一副书生相,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据滴滴内部员工说,他几乎没有发脾气的时候。
但程维却是一个天生的战士,打起仗来充满狼性。他喜欢看战争史书,在他看来,“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
跟摇摇打车的战争只是餐前小菜,滴滴很快遇到了更加强大的对手们。
在拿到了阿里的投资后,快的打车首先燃起了补贴大战。新用户30元话费补贴、每单减免10元、打车红包……双方分别背靠腾讯和阿里两个大金主,你来我往,疯狂烧钱补贴。这场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战,双方烧掉了20多亿元,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双方越打越大,估值越来越高,反倒是其他小鱼小虾都死了。直到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双方在资本的撮合下,实现合并。虽然说是合并,现在看来,其实是滴滴并购了快的,快的创始团队出局,程维称王。
打赢了内战,滴滴却没有喘息的时间,外来人Uber又高调宣战。
滴滴快的合并后,Uber曾找到程维,说要么大比例投资滴滴,要么干掉滴滴。程维哪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于是毅然回绝。
Uber是更强大、看不到边界的竞争对手,补贴大战、营销大战、融资大战,滴滴又碰上了一场硬仗。“Uber 是美国历史上融资能力最强的公司,携巨资进入中国,要支持多业务线打赢,融资战役是生死时速。”程维在当时的一封内部邮件里写道。
这场中外资企业大战持续了近一年,直到Uber主动退场。2016年8月,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Uber获得滴滴的部分收益权,退出中国地区的经营。
两场大战后,滴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至此,滴滴全面赢得战争,市场再无敌人,程维也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3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
从一个商业形态而言,滴滴出行是一个社会价值和想象空间都非常巨大的商业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
绿色出行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但是人们真的需要一辆汽车吗?并不是,汽车只是到达目的地的一个手段,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出行。去一个地方,可以坐地铁公交、打车,但它们的问题是无法灵活地满足需求。比如说我现在就想去万达广场吃个饭,公交地铁也许附近没有,打车也许打不到,所以人们都想要有一步自己的汽车,说走就走。
“实际上,个人汽车的使用率只有5%,为了5%的时间有车开,需要付出100%的成本拥有。95%时间被闲置的汽车导致城市变成停车场,很多城市停车位比车卖的都贵,这样的城市不可能持续发展。”
这就是程维的“美好出行”:确定性、便宜、服务好。确定性就是用户想打车的时候就能打到,这有赖于滴滴每天上百亿的路径规划、订单调度算法,以及持续性地保证供给端的灵活供应。便宜和服务好则不言而喻。
智能交通
滴滴收集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汽车行驶数据,是一个数据宝矿,只要利用得当,对公共事业和企业来说都能带来巨大的价值。
比如说红绿灯的调度,传统的方式就是固定的60秒或多少秒,无法根据实时车流量进行精确调度。而分布在道路上的滴滴系列车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就能把这样的信息发回给滴滴,根据不同时期的等待情况,反应了车流情况。这样的数据就能给到交管部门,实现交通信号灯的灵活调度。
据程维表示,有些城市已经在试验这套系统,效率大幅提升了20%-30%。
人工智能
在当前的AI大潮中,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一直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
滴滴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汽车企业是最有优势,也是最有动力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出成绩的企业。现在道路上跑着几百上千万台车辆,源源不断地收集数据,数据之于人工智能,就像汽油之于汽车。而一旦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运作,收益最大的无疑是这类共享经济企业,自动驾驶带来的是成本减少、安全性提高、服务稳定性提高,最后都落到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上。
Uber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业界遥遥领先,而滴滴这边还没有成型的产品。
如果滴滴能一直坚持美好出行的梦想,那么中国互联网企业史上将会诞生又一个伟大企业。然而滴滴空有一颗成为谷歌的心,却走上了百度的路。
4 “用户欠的债,都是要还的”
“滴滴CEO程维说,现在滴滴涨价,是让用户还过去两年高补贴时欠下的债。”
18年8月初,这样一句让人乍舌的话,忽然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其实是一句断章取义的谣言。语境是程维在接受吴晓波《十年二十人》访谈说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现在人们吐槽滴滴越来越贵,程维说这是早些年补贴太多了,大家觉得打车就应该便宜,其实现在的价格才是正常的,所以这是滴滴要承受的批评,也即是“要还的债”,并不是说要用户还债。
不过,无风不起浪,这句谣言只是恰好点燃了用户对滴滴积怨已久的怒火。
吴晓波在这次访谈中也直接对程维说,“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秩序的破坏者的角色出现的。但是当新的力量把旧的彻底给驱逐完以后,形成一种新的市场份额以后,又会出现新的一种垄断的力量和垄断的情节”。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尼采这句话已经道破了大多数人的结局,程维和他的滴滴也不例外。
程维曾经喜欢看一本书,叫《有限和无限游戏》。有限游戏就是要终结这个游戏,要赢;无限游戏的目的则是让游戏得以继续。
显然,程维认为滴滴这场战斗是有限游戏,当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时,也就到了终结,到了收割的时候。
滴滴不再便宜,这是司机和乘客都有的直接体会。
对于司机来说,目前滴滴的抽成在20%-30%之间,拼车的抽成更是高达40%多。这样的分成政策,已经让滴滴司机无利可图,许多司机表示还不如开传统的出租车。滴滴只是安装一个APP,车、油、保险等等大小事情都是司机师傅自己负责,而出租车公司还给车、保险、培训等,司机只要开车就行了。
对于乘客来说,滴滴价格上涨早已习以为常,高峰期的时候两倍三倍的打车价格让人无可奈何。而且给钱了还不一定能打到车,深圳的科技园、北京的西二旗等地方到了晚上高峰期,往往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叫到一辆车。有段时间还出现了大数据“杀熟”,老用户的价格远高于新用户。
滴滴的高管团队阵容豪华,以总裁柳青、VP朱景士为代表的多名顶尖的投行银行家把控着关键职位,他们接管了滴滴绝大部分关键业务,滴滴此后的焦点,从产品业务的创新,转移到利润率的增长。
5 做恶者滴滴
如果说追求利润是滴滴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做企业不是做公益,那么在产品业务上放弃原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赤裸裸地在做恶了。
也许滴滴内部谁也没想到,故事“浪漫”、数据飙升的“顺风车”业务,在短短三个月内,葬送了两位年轻女性的生命。
2018年5月,郑州顺风车司机刘某将一名空姐乘客强奸杀害,引起全国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滴滴也高姿态表示道歉、整改。没想到短短3个月后,顺风车在乐清又出现了一起命案。同样的顺风车,同样的年轻女性,同样的强奸杀害,这一次,甚至受害人的朋友已经收到了女孩的求救信号,悲剧依然在滴滴的眼皮底下发生了。
两起悲剧相继发生,并不是巧合。
时间拉回到2015年,顺风车产品上线。彼时顺风车这种形态在国内还是首次出现,社会接受度并不高,可以想像上线后数据表现并不好。尔后,滴滴的“天才”产品经理想到了一个绝杀技,那就是给顺风车业务套上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概念:“社交出行”,讲人话就是让人期待“艳遇”。
异性社交、艳遇、约炮,这样的故事在互联网产品中屡试不爽,微信可以讲、陌陌可以讲,现在的探探也在讲,我滴滴为何讲不得?还是一个产品的跨界创新,放在资本市场,这个故事又值几十亿美金呢。
于是顺风车业务就在异性社交的道路上,头也不回地大步迈进着。市场营销的宣传点都是暧昧的氛围,在产品里也加入了司机乘客双方的真实头像、评价等暧昧信息。
正所谓食色性也,搭上了异性社交概念的滴滴顺分车迅速打开了局面,短时间内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顺风车的掌门人也骄傲地炫耀自己的战绩。在2015年接受网易采访时,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为顺风车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性感)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然而歌舞升平的表面繁荣下,早已埋下了万劫不复的隐患。
作为一个顺路拼车的产品,“社交”是真实的需求吗?作为一个司机,既然做了顺风车,我的需求就是顺路拉个人,也许能赚点小钱,起码把油费分摊一下;作为一个乘客,选择顺风车可能是出于方便快捷,可能是为了省点钱,但无论如何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你看,真实需求就是这样。“艳遇”很吸引人,但是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良家男女,真的没有那么饥渴。正如知乎网友Ivony所说:顺风车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保障司机的经济效益,乘客的安全利益。
但滴滴所主打的种种暧昧信息,却成为了不良车主的“筛选器”,通过性别、头像、评价可以快速地筛选出年轻貌美的女性,真是“科技让犯罪更容易”。
异性社交的故事谁都可以讲,就是滴滴不能有。因为在其他产品上,不法分子对女性最大的侵犯也不过是言语调戏,拉黑、删除就行了,然而对于滴滴来说,女性一进入车辆里面,就在这个封闭、危险空间里,任司机摆布了。
在滴滴做顺风车的人不知道这点吗?并不是,他们比谁都清楚,但是他们的眼前有KPI三个大字。程维、柳青等高管不知道顺风车的隐患吗?也许吧,但是一个概念能让公司估值增加几十上百亿,隐患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顺风车之于滴滴,就像医疗广告之于百度,成为企业追求利润过程中背上的不可饶恕之原罪。
6 留给滴滴的时间不多了
3个月,两起命案,滴滴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史无前例,国家多部门、各地政府相继约谈、限制了滴滴的业务,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讨伐滴滴。
从来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收到如此密集的恶评,也许留给滴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在业务方面,美团打车高调上线,挑起了小规模打车大战2.0。曲凯在《滴滴的唯一出路》中对滴滴的分析鞭辟入里。对于美团来说,打车只是美团服务体系中的其中一环,赚不赚钱不重要,只要把人送到某个地点,美团依然能从用户在商圈中的其他消费中赚到钱。但是对于滴滴来说,打车就是全部,就是利润的来源。
所以再来一次补贴大战,滴滴还能挺住美团的攻击吗?程维信心满满地对外说:尔要战,便战。
但真实情况,也许没有程维想的那么乐观。虽然滴滴已经成为绝对的市场垄断者,但打车这种业务形态决定了用户对滴滴其实毫无忠臣度可言,只要市场上出现更便宜的,就能马上切换过去。
之所以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能和滴滴对抗的另一个出行巨头,只不过是各地的政策在保护着滴滴,当滴滴继续犯错、用户怨声载道的时候,政策还会继续保护滴滴吗?而一旦政策松口,环伺四周的其他打车应用:美团、神州、嘀嗒、曹操等就会像嗜血的鲨鱼一样,从滴滴份额中咬下一口。
在一些前沿创新技术和产品上,我们也迟迟看不到滴滴的身影。Uber的大数据应用、算法、调度能力给技术领域贡献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推动相关技术向前发展,而滴滴还在用大数据“杀熟”。Uber的无人驾驶已经接近商用,而滴滴的无人驾驶还只出现在PPT和新闻稿上。
尽管滴滴已经开始走偏了,但不可否认它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走出来的一家成功企业,给国内的交通出行行业带来不少的革命性变化。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的《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传说:有一条恶龙,每年都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他看到龙穴铺满了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愿坐在珠宝金山上的滴滴,不要长出恶龙的模样,而是朝着程维在2012年冬天大雪里构思的那个星辰大海,变成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