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王小波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睡前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话语即权利,沉默即逃离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话语即权利,沉默即逃离

作者: 正洪观点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22:57 被阅读47次

小编根据导师的安排,本周阅读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一篇关于话语的杂文,的确没读懂王小波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对其中的两句话十分认同:1、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身与众不同,是芸芸从生中的娇娇者。2、话语即权利。

喜欢说话的人,都是巨婴心理较强者。巨婴的话语,无处乎两个目的:一是控制他人,二是自我求赏。此分别对应着巨婴的两种类型,一是控制型巨婴,二是求赏型巨婴。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打进话语圈,不断地控制话语权。

一个人进入话语状态,就是启动巨婴模式、进入巨婴空间。不管是控制,还是求赏,都是一种轻微而至深的享受;同时,巨婴也要承受因控制不能、求赏不能,而带来的焦虑与痛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痛并快乐。因而,进入话语状态的人,既处在舒适区,又处在焦虑区。

与舒适区及焦虑区相对应的,就是学习区。处于话语表达状态的人,其享受舒适、咀嚼痛苦,但就是拒绝学习。因而,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然而,话语表达是人的本性。沉默只是此处的沉默,话语的能量是要守恒的,在彼处话语它总要表达出来。有的人在作品中表达,有人则对红颜、蓝颜、闺密、备胎、情人等树洞型主体表达。所以,王小波又说:“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是怯懦的。”

同时,巨婴的话语控制与求赏,对他人来说,就意味着某种伤害。巨婴也知道这一点,因而有良知的巨婴往往选择沉默。因而,沉默是一种逃离。这就像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他总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但是,他撬不过人性,仍然会时常出来指责与控制别人。

相关文章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话语即权利,沉默即逃离

    小编根据导师的安排,本周阅读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一篇关于话语的杂文,的确没读懂王小波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对其中...

  • 权力即话语--读《沉默的大多数》

    哲学家福柯说:话语即权力。 王小波不完全同意,他反过来说:权力即话语,“所谓弱势群体,就是那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 沉默的大多数

    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 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男人的胆子是有“权力或金钱”所决定的;...

  • 十二月九日的随想

    近日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发现他的一个观点与我多年(其实也就三四年)的观察不谋而合: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

  • 话语即权利

    早年间坚信沉默是金,沉默带来的文学作品很多,虽然不确定作家都沉默,但无数的作品都是作者在闭嘴的时候写的。因为我想象...

  • 沉默即舒服~

    工作原因,这半年来常常有一些机会飞赴异国跳脱自己的生活圈过几天不常规的生活。 每次登机完毕,听从空姐召唤关掉手机电...

  • 沉默即拒绝

    上周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宠物店看猫,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个宠物控,所以当昨天朋友告诉我,这周天去,我很开心的答应了。但今天...

  • 沉默与话语

    有人说“沉默是金”,也有人说“话语即权力”。沉默与话语从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高下难见,谁也不能被...

  • 懦弱 沉默 即罪恶

    腐朽的白骨已轮回千年 沉默的君王 在白色的树林里徘徊 远处飘来一个黑色的微弱亡魂 满脸惊恐 胆怯地问我们的君王 “...

  • 话语权

    今天在“喜马拉雅”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忽然想到“话语权”这个词语。 “话语”的权利,在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话语即权利,沉默即逃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tn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