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书不错,电影也没有那么糟。
故事是好故事,但是对女主角李雪莲实在喜欢不起来。
于我的角度,那就是一个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的农村妇女,为了一个没有错但是她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次次上访,把所有人搞得人仰马翻。
这种人生活中也遇见过不少,你跟她没法讲道理,他只按自己的一套去理解世界,然后得出结论,然后叫你选:你站哪边?
如果你没有和他同仇敌忾,没有满足他的诉求,你就是个坏人。
我非常反感这类人。
很多人把这部片子和《秋菊打官司》对比,都是农村妇女,都是上访,都是从底层一层层往上。不过秋菊一直是正面形象,而不管是知乎、豆瓣还是微博,大概都是我这样想法的人居多。
因为,大家都觉得秋菊这个事,她的确冤,的确得讨个公道。而李雪莲呢,是她自己的问题。
可是,不管是秋菊还是李雪莲,在她们自己的想法中,自己都是正义的那一面啊。
当我们为了自己的正义、理想或者其他什么坚信是正确的事情而行动的时候,我们管过别人是怎么想的么?
小方做过我很短一阵同事,他不是个坏人,但是不讨人喜欢。
他对工作很有热情,喜欢提出很多建议,希望能做出一点东西。
这是好员工,但是事情往往有但是。这里的但是,就是小方的见识和能力,的确差了那么一点,提出的建议要么不切合实际,要么落后于时代,要么——总之,就是对公司没有什么好处,也算不得什么叫好不叫座的创意。
他喜欢拉着能拉着的同事讲述他的想法和公司的未来,开始还能耐下心来听,但是 后来给面子的人越来越少,更没有人愿意公开或者私下应援他。会议上得不到支持,私底下也指挥不动人,小方的理想自然无法实现,那份执念,慢慢就变成了笑料。
后来公司风流云散,偶有提及这个人,也不过一笑。在我们眼里,他固然是个才具配不上野心的人,可在他的眼里,我们大概也是保守势力、不思进取、不能慧眼识珠或者嫉妒陷害他的那类人吧,就像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中,总是担任反派配角的那群人一样。
我们的执念于我们自己,当然是无比有意义,绝对的正义与理想,不支持我们的,要么是不理解自己,要么是思想守旧,要么是如何如何。在这种想法下,这些阻力往往会转化为我们执着的动力,继续向前。
曲高和寡、孤胆英雄、众人皆醉我独醒,完美地满足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理需求,甚至是明知也许有另一种可能,却有意无意地忽略,将对方脸谱化,成全自己的不动摇。
坚信自己是幸福的。
我们的执念,在那些我们看不起的人中,也不过是可怜可笑。
而我们自以为是秋菊,也许大众眼里,我们只是李雪莲罢了。
可秋菊与李雪莲的差别,也不过是所坚持的错与对——而错与对,本身就是相对而非绝对,我们以为找到三观相同的战友,其实不过是抱团。
就像有网友说的,哪有什么三观正,只有三观同。
那么,我们又有什资格场,去判断谁是谁非,谁是秋菊,谁是李雪莲?又有什么立场,来指责与讥笑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呢?
一些人所活的,只是自己的一份执念,在上面抛头颅洒热血,再苦也能活得有滋有味。如果拿去了这份执念,就像散场后痴立在台上的演员,不知所措。
如果能永远执着下去,只做自己故事的正义主角,大概也是不错的事情。就如三毛所说的那样,飞蛾扑火的时候,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