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译】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有感】忠和恕,做人忠心忠诚,做事包容,接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有感】君子看的是愿景,价值观,是延迟满足,而小人看的是眼前的利益,是即时满足。看一件事情是否可行,我们要看的是能做多长时间,能走多远,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原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有感】见到贤德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而不是忌妒,就像昨天的直播,内心想的是对比,我和他比一比,这就是赤裸裸的小人之心,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方有哪些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去找对方的不足和自己对比,怕对方比自己强,这也许就是人性吧!
我们看到的那些成功人,都有着一段反人性的经历吧!也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原文】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有感】父母是大人,我们是小孩,让大人感受到被尊重,做到“劳而不怨”,真的如梦方醒,一直在这方面做得不好,总是抱怨,总是指责……可是最终怎么样了呢?父母不好受,我呢?也只是说出来而已,并没能改变什么,倒不如,把自己当作孩子,而不是把父母当作孩子去改造,我们在父母眼里,无论多大,都是孩子,有些事,我们不愿意跟父母讲,父母就不开心,我们不愿意去说,是因为我们觉得父母年龄大了,不懂我们的世界,可是,父母越是年龄大了,他们越是想自己很有用,很有价值,感谢夫子教诲,从今天起,就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孝敬父母了!
【原文】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有感】有一次我出远门了,母亲打过来电话,责怪我没有告诉她,我当时还想,我告诉你有什么用呢?现在想想,是的,不会有什么用,她也不能阻挡你出门,但是她在惦记着你啊,你怎么就不知道惦记她呢?这就是爱啊!
【原文】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有感】我的父母现在多大年龄了?我知道吗?真的应该为父母现在的年龄高兴,最近这两年母亲经常跟我提起身边的人没了,说走就走了的事,我想,她的内心也是很恐惧的,父母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孩子的陪伴哪!
【原文】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①逮(dài):及,赶上。
【翻译】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有感】一诺千金,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这句话颠覆我了,我一直以守信用,说了就做为荣。不过想想自己曾经为了自己说的话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有些事情不是因为必须得去做,是符合道义的事,而是因为自己做了,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数而做,其实自己内心也知道这是不应该做到事,所以现在想想,这个一诺千金,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