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大学起开始使用“中国知网”,一直到现在有十五年的时间了。作为图情专业人士,应该说对中国知网又更加熟悉一些。这些年对知网可谓是又爱又恨,学习和工作需要,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知网。但是直至今日,知网的用户体验仍然很差劲,同学群里隔三差五便有吐槽知网的。
最近因为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的事情,知网再次上了热搜,并且被国家官媒点名匹配。说实话,在我们这些用户看来,真是拍手称快。
知网的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它与全国各个期刊、报社联系,收录各类报刊文章,其中尤以学术刊物最为齐全。它集成了全国绝大多数的报刊,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很方便获取到相关主题的文献。所以,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离不开这个数据库。
知网以非常低廉的价钱买下报刊的版权,然后再将数据库高价打包卖给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
一直以来,用户愤怒的主要有两点,其一知网收录的文章从来不支付报酬(现在一般由报刊与作者签署协议,买断版权,然后再卖给数据库),其二知网连年涨价,国内诸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大馆多次表示抗议,甚至停订,但最终拗不过用户需求,最终仍然低头订购。
知网的利润到底有多高呢?网上传言年收入是12亿。
按理说这么高的利润,产品应该开发得十分好。但是体验一直一直都好差,就拿阅读器来说,从最初的caj阅读器,到现在的知网研学平台,两个产品使用起来都极其不流畅。更过分的是,这两年新推出的知网研学平台,一打开就以各种窗口引导用户开通个人会员。所以,机构用户奉献的12亿利润是还不够吗?居然开始打个人会员的心思。
这个吃相是不是太难看?
但是,你还没办法不用它。因为它现在一家独大,在中文期刊这一块形成了垄断模式,维普、万方、超星根本没办法与其抗衡。如果离开知网,科研工作好难进行下去。尽管心里骂它奸商几千遍,但又不得不用它。
作为教育文化类企业,如果极端地追求盈利,而毫无人文关怀,相信这个企业不会长远。而现在的风向,知网必自食恶果。
2021.12.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