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产品经理随笔:浅谈商业模式

产品经理随笔:浅谈商业模式

作者: 瓦力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12:20 被阅读0次

    好模式的内核应该具备 “有温度,不复杂,有价值” 这3个要素,文章将结合3个要素分成3部分,通过抽象的产品认知,有效的需求调研,商业闭环流程一起展开。

    第一部分:抽象的产品认知,有温度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而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当下,如何与用户展开有温度的对话呢?

    那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

    如何定性?

    官方解释:有温度的设计不仅能传递人文关怀,也可让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一股暖流。

    这种触动可称为“温度”:即切合用户需求,恰到好处的亲和力,可与使用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的情怀。

    用大白话来理解:用户在评价服务前,会充分审视产品质量好坏,价格是否亲民,供应链靠不靠谱,促销玩法能否引导冲动消费等等,整个流程哪一个环节不好,口碑就会受到影响。

    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何谈关怀?

    让用户觉得买到就是赚到,慢慢发展群众基础积攒亲和力,才有共鸣的可能。

    第二部分:有效的需求调研,不复杂

    Less is more

    比如设计一场营销活动前,我们首先会梳理参与角色的诉求:

    捋顺用户/商家/运营/产品/技术/竞品/财务等关系,平衡各个视角的投入产出比。

    用户的视角:注重“多”/“快”/“好”/“省”;

    商家视角:爆单,短账期,平台服务;

    运营视角:追求高ROI,少客诉,少售后;

    产品视角:产品能力可覆盖所有场景问题;

    技术视角:0 BUG;

    竞品视角:参考对象的借鉴价值;

    财务视角:资源占用的收益能覆盖成本问题。

    ...

    建立一个产品决策模型:先对多元视角进行优先级管理,再选3个视角作为突破点。

    为什么选择3个点呢?

    降维理解:

    两点成线:运营效率+用户体验=最优购物动线;

    三点成面:运营效率+用户体验+财务收益=最优转化模型。

    一般的营销活动目标会包含(ROI/GMV/DAU),先确定决策模型三个视角(运营/财务/用户)的权重占比,可兼顾主次视角诉求,便于多点突破,实现精准发力。

    第三部分:商业闭环流程,有价值

    如优惠著称的拼多多最近上线“5.5折买豪车活动”:用户可花15万元购买正常售价30多万的凯迪拉克XT5,该活动占据首屏一级流量入口。

    这个限时限量仅限上海地区购买的活动,为什么占用了来自全国过百万DAU的资源位?

    不担心激起民愤,因地域歧视,导致口碑变差?有可能会,杠完这波,再继续关注,真香。

    根据“最优转化模型”尝试梳理,此次低价高质商品带来的收益:

    用户侧可获得高关注度,持续提升DAU;

    运营侧可获得更多引流,持续提升GMV;

    供应链侧得到更多品牌曝光,持续让利走量;

    财务维度需量化开销和收入,结合管理层评估活动带来的反馈,最终评估活动是否成功。

    这种模式是否似曾相识?

    没错,跟网红直播带货一个道理,不管是网红/平台即品牌。

    拼多多平台频繁的高质低价商品促销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引用杰克-特劳特《定位》一书中理论可轻松理解这种营销行为:

    作为头部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营销策略的本质:通过不断砸钱补贴,撬开用户心智,进行品牌植入,重复巩固其头部优惠电商的地位来强势招商,进而获取更低的供应链商品价格;既吸引了需求端的注意力,又满足供给侧走量的销售,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流程。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能坚持看到最后,感谢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经理随笔:浅谈商业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be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