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是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读完很有感触。他的文字真实,于平凡中见真知,正如他自己在书的序中写道: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中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和感受。
这本书结合了于老师自己在实践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观、听青年教师课堂过程中的思考。下面谈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
一、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课堂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留给学生兴趣与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在今年的现代经典研讨学习活动中广州的一位老师的关于倾听共同体的学习课堂中,可以充分的让我们知道学生习惯和能力的无限。
文中五重教学法讲到:情感。它包括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于老师在书中举到了教孩写字的例子,写字一定要让孩子做到规范,这是我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
于老师谈“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不纯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简单语文是指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它强调的是读和写,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简单语文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语文教学要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学生的确读了很多书,而且边读边想,精彩处要记忆,那么,他的语言积累会丰富的,语感会强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不要强迫学生看书,强迫,即使看了,也是没有用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联系自己的教学,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要做扎实有效,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
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而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地理差异,家庭环境,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已习得的知识,视野的开阔面,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是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影响因素。所以,适度的教学要求,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孩子都是有利无弊。太高的要求,学生达不到,教师学生双方都失去对教学的信心。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首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新颖化、合理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有效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经常不被表扬的孩子就不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往往不自信,回答的声音很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需要甚至有些夸张的表扬,孩子的课堂学习兴趣才更浓。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孩子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课堂,在课堂上就会乐于听讲,善于发言,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就会很好。这都是一系列的正向影响。所以,教师平时要多走近学生 ,融入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喜好,走入他们的内心,把学生当成朋友,建立友好的时师生关系。不但课堂和学习效率高,而且班级管理也得到良好的改善。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切实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实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