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议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议论文写作教程》学习笔记4

《议论文写作教程》学习笔记4

作者: 凫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19:36 被阅读231次

    第四节 关于议论文的层次、段落常识

    1.议论文的层次

    层次的概念

    议论文的层次是体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以及作者自己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写一篇文章,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划分为一个个有相对独立意思的部分,在文章结构中,这就叫作层次。层次划分得好,文章便如群山环抱主峰,虽重峦叠嶂,但脉络分明,使读者能顺畅地一步步看下去,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

    层次体现了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只有作者的思路清晰,层次才会清晰,结构也才会好。而思路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层次安排的方法(详见:巧定议论文的分论点)

    (1)时间先后层次。

    (2)空间方位层次。

    (3)逻辑事理层次。

    层次的表达(详见:巧定议论文的分论点)

    (1)并列层次。

    (2)承接层次。

    (3)递进层次。

    (4)转折层次。

    (5)总分层次。

    2.议论文的段落

    议论文的段落,是指文章的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等情况所造成的分章、停顿,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是提笔行文时文路进展的轨迹。段落又叫作自然段,有另起一行缩两格的明显标志。写好每个段落,对表现层次以至整篇文章的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划好段落,能逻辑地表现文章的层次。

    第二,有些特殊段落能起某种强调作用。

    第三,段落分明,能使文章眉目清楚,有行有止,便于读者阅读、思索和理解。

    文章构段的要求是单一、完整、长短适度。所谓单一,就是段落的内容要相对集中,不能太复杂,不能“一段到底”,以免读起来吃力,抓不住要领;所谓完整,就是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相对独立性,切莫把一段能写完的意思分成几段写,显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所谓长短适度,就是分段要适应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除少数特殊段落外,不宜过长或过短。

    3.议论文中语句衔接的手段

    并列联章,就是用表并列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并列联章词有:首先、其次、又、同样、还、也、同时、又……又、不是……而是、一种是……一种是等。

    承接联章,就是用表承接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承接联章词有:便、接着、就、于是、跟着、然后、后来、首先……然后、起先……后来等。

    层递联章,就是用表递进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层递联章词有:况且、不仅如此、而且等。

    选择联章,就是用表选择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选择联章词有:是……还是、是……或者是等。

    转折联章,就是用表转折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转折联章词有:但、但是、可是、却、然而、尽管、只是、不过、幸亏、倒等。

    因果联章,就是用表因果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因果联章词有:因为、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因为、既然……那么等。

    条件联章,就是用表条件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条件联章词有:只有……才、才能、才会等。

    目的联章,就是用表目的关系的联章语把语句或段落连缀起来。

    目的联章词有:为了。

    4.议论文的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好比在文义之间设摆渡船只和架设桥梁。它是使文章脉络畅通,内容周密的必要手段。写文章时,前后两个层次之间,或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有时会出现“空隙”,或意思有所转折,彼此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河”,这就需要采用过渡的方法,使相邻的层次或段落前后勾连,转折自然,让读者的思路由此及彼,畅通无阻。

    过渡词是议论文中用来承上启下的词。通常用“因此”、“由此可见”等关联词语,或用“但是”、“相反”等转折词语过渡。表示过渡的词语一般放在下个段落的开头。

    议论文中,常需要用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过渡。这类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可放在前段之尾,也可放在后段之首。

    议论文中常用段落搭桥连接,表示过渡。这类有搭桥连接功能的段落,就是过渡段。

    综合过渡,即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来过渡。下面举一个过渡段与过渡句综合运用的例子。

    5.议论文的照应

    照应是指议论文的前后呼应。照应在文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属于议论文的结构问题。议论文前面有叙述交代,后边有回应,能在富于变化的同时把文章各段勾连得更紧密。照应运用得好能使中心论点突出,更能增强文章的连续性、结构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感染效果。

    具体而言,议论文的照应有如下几种类型。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照应。

    题文照应,指篇章中的某一语句紧扣题目,照应题文,又称扣题照应。

    行文综合照应,是指首尾照应与题文照应在行文中的综合运用。

    第五节 议论文的行文法则

    有些议论文,三要素具备,语言也通顺,却给人文不对题之感。这个毛病的产生,除了忽视了段落、层次的安排与照应之外,关键在于没有学会行文的法则。如何才能防止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做到行文中不离题呢?介绍下列四项法则,供参考学习(此节要联系第二章思考学习)。

    1.兵随将转法

    兵随将转的方法,是种常用的行文方法,讲究先明确地提出中心论点,再围绕中心论点组织分论点,最后营构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论证每个分论点。这类行文方法又被称之为“众星拱月法”。兵随将转法的格式:帅(中心论点)将(分论点)兵(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

    2.北斗指路法

    北斗指路的方法,是一种较复杂的行文方法,要求中心论点如北斗七星悬挂在夜空一般,一直指引行文方向。然而,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得犹如原始森林一般,生机勃勃、多姿多彩,以达到行文曲折跌宕的效果。分论点则如路标般引导读者,让读者在文章的“森林”中,不会迷失,总是走向“北斗”(中心论点)的方向。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常常是无规则呈现,有时甚至没有明显的语句表达,需要读者自己归纳。北斗指路法的格式:北斗(中心论点)路标(分论点)森林(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如韩少功《为什么写作》。

    3.百川归海法

    百川归海的方法,同样是一种较复杂的行文方法,要求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像小溪,直接论证分论点,各分论点像几条江河,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行文时如同百川归大海般,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无论水流是七弯八拐,还是高低不平,最终落在海中,即体现在中心论点中。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常在文章结尾部分或后面的部分中。百川归海法的格式:小溪(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江河(分论点)海(中心论点)。

    4.回首一笑法

    回首一笑百媚生的方法,是种较独特的行文方法,尤其重视语句、段落、层次、首尾之间,与论点(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关照与呼应。回首一笑法的格式:行文中论据、论证、段落语言等营构照应分论点,分论点照应中心论点。

    第六节 议论文的行文技巧

    议论文写作,做到了中心论点突出,内容充实,分析深刻,结构完整,固然好。但要将议论文写得耐人寻味,写得完美动人,还需要掌握一些行文技巧。

    1.欲擒故纵,设置悬念

    “设悬念”俗称“卖关子”。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不先急于分析,也不先摆理由,而是先写一种现象(或人和事),或先提出一个结论,设一个“关卡”,尔后再分析、论述、解释,以此突出作者的论点。这样的方法容易引人入胜,加强议论的效果。

    2不是夸张胜似夸张

    夸张,固然可让事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强烈的感受,但有时不是夸张,也能收到同样甚至更加强烈的效果。如韩少功《犯错误》。

    3.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本意是讲檐槽里的水从屋脊高处向下倾注,以此形容一种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气势。写文章也应这样,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挖得深。譬如说,就事论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文章就容易肤浅、平淡;如果在引出中心事件、中心论点的同时,还能帮助读者打开视野,引导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境界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就会收到事半功倍,言简意深的效果。这样的笔墨,自然就会显得精辟出众,先声夺人。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给人以思考余地

    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你读完一段议论后,会感到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要思索一番。所以,优秀的议论文在议论时,常常是余音袅袅,含义无穷,它所说的意思极为清楚,但是作者没有用直率的语言表示,也没有把话说尽,而是留一点“空白”给读者,为读者提供了深远的思考余地。正如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预计到读者也有智慧,它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让读者自己去说出这样一些关系、条件和界限———只有在这些关系、条件和界限都具备时说出来的那句话才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这样效果很好。如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揭示论点要有衬托

    演戏,要布景,没有布景,光几个人走来走去,乏味。记人记事,也讲究环境烘托。同样道理,议论说理,揭示论点,也要有一点衬托,也要有点背景。这样做,一是可以言之有据,二是可以突出论点。从下面的例子来看,如果没有第一段衬托,作者一开始就提出“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并不大会引起读者的重视。而作者没有这样做,先算账,天哪!一张解放日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党和人民每天为它竟要开支“六千元以上”,而每天解放日报就有“四万字”在社会上流传,多么不得了的数字。这时,再顺理成章,提出问题:“这样为什么来?”引起人们的深思和震动。这些背景介绍了,衬托有了,这时作者的观点才脱颖而出,深深地刻在人们心坎上。所以,我们提出论点时,有时花点笔墨,写点背景,用以衬托论点,这样可增强说理的效果。

    6.畅慷慨激昂,敢怒敢骂

    针对假、恶、丑,要敢于批评。

    7.来点幽默

    有学者认为:“一旦人成功地使用了幽默,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活,使人生充满欢乐和幸福,并进而开创事业,创造奇迹。”这样讲幽默虽然带点夸张,但是有道理,因为,幽默是人的一种睿智和机敏的表现。如季羡林《走运与倒霉》。

    8.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讲到如何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人们容易想到的,往往总是“开门见山”、“壁垒分明”、“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等等。但是,有些作者还善于使用一种“盘马弯弓射不发”的笔法,即并不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或阐述问题,而是运用各种“旁敲侧击”、“背面敷粉”的手法,引导或“逼”着读者自己去思索、探求应有的结论。如贾谊《过秦论》。

    9.平等待人,言辞中肯

    议论说理有一个对读者的态度问题。

    10.亲切呼唤,感情强烈 如《共产党宣言》。

    11.声声激问,气势磅礴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常常会叫你久久难忘。同样的道理,在议论说理中巧妙地插进一些问题,也会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如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

    12.学会说反话

    在议论文中,有时正事反叙、正话反说,给人强烈的震撼。如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

    13.似扬实抑,以退为进

    在带有论辩性场合,讲话直言以对,可使人感到犀利有力。但有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4.谈古论今

    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益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对这些经验教训,联系现实,进行阐述议论,不仅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也可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因此,谈古论今的说理方法,往往很受群众的欢迎。

    15.谈笑风生 如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16.议论要有一点生活气息

    议论说理,离不开生活。你应该讲一些人们关心的,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也就是,要说人们心上的话,不要说一些离得他们远远的不着边际的空头理论。如果你发的议论都与大家生活有关,那么,你的议论,就可以和群众缩短距离,使人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

    17.议论文要带点诗意

    议论和诗似乎是不大能连到一起的。事实上,它们有时却紧密相连。

    18.议论要有曲折起伏

    19.议论要有一点哲理性

    哲理,即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议论文有点哲理性,不仅有深度,也更容易让人折服。

    20.巧借形象 如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第五章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

    接近的观点,甚至同样的中心论点;类似的内容,甚至完全相同的论证结构;然而,文章却仍然有优劣、好坏、上下之区别。其中的奥妙何在?这主要是语言问题。不注重文学语言的修养,不讲究文字功夫的磨炼,是很难写好议论文的。

    议论文写作,是一种复杂、艰辛的脑力劳动。而铸炼语言是其中脑力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完成。怎样学好语言呢?毛泽东提供了三条经验和途径:“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不可否认,铸炼语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动起来就永远不会有长进。写文章时也如同烹饪,一样的材料,怎样能把它做得有味儿,自己不给自己提点要求是不行的。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我们不少人的味觉很好,但往往只用于品味人家的手艺,唯独自己下手的时候,就马虎了事了。

    文章的体裁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也就决定了语言特点的不同。写议论文,注意它与记叙文、说明文的区别,记叙文主要通过人、事、景、物的描述来反映生活,重在以形象感染人,比较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明文主要是介绍或解释客观事物,重在讲述某种科学知识。而议论文主要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揭示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和事物本质的,重在以理服人。不过,写议论文时,有时为了给论点提供事实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要运用记叙的方式,来概括性地介绍事例;有时也要运用抒情的方式,对论说的事理,表达爱憎分明的强烈的感情;有时也会运用说明的方式,对论点或论据作必要的诠释和解说。复杂的议论文,往往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论说事理。总起来说,议论文的语言要求通顺准确、鲜明精炼、形象生动,此外,议论文还讲究“语言组织”。

    第一节 议论文语言的通顺准确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通顺准确的。因为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而反映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词、句、句群以及段落,自然也必须是通顺准确的。

    1.通顺

    所谓通顺就是要合语法、合逻辑,把握语言的“分寸感”。议论文语言的通顺,首先表现为合语法。合语法就是要注意文章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等。

    2.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使用的概念要精确,所下的判断要恰当,进行的推理要符合逻辑。

    第二节 议论文语言的鲜明精炼

    所谓鲜明,是指议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做到能表示鲜明的观点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语言的鲜明又是跟语言的精炼分不开的,愈是精炼的语言,愈能突出特点,令人一目了然。

    议论有没有针对性,乃是能不能写好议论文的关键。议论有了针对性,才能有说服力,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才能使文章产生感人的魅力。反之,议论无的放矢,势必流于形式,空话连篇,不能解决问题,文章就枯燥无力。因此,议论文语言必须鲜明精炼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发扬正义、激励进步的目的。

    鲜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决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所谓精炼就是语言不拖泥带水,用语简练,而且概括性很强。

    第三节 议论文语言的形象生动

    所谓形象生动,是指议论文语言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语言的文学色彩。议论文主要靠逻辑力量形成文章的气势,但语言的生动也有助于论证力量的加强。议论文要写得生动形象,就不能枯燥的说教,板着面孔讲道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它的语言不仅能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证,而且善于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诙谐,涉笔成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势必比直截了当地说理更容易感人,这就需要讲究幽默讽刺的艺术。所谓幽默,是指语言有趣而又意味深长;所谓讽刺,是指用含蓄的语言或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使本来枯燥的议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产生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

    所谓形象生动,就是要不抽象,不枯燥,让人感到活泼有趣,有感染力。

    第四节 议论文的“语言组织”

    有些议论文中常常出现这类问题:有了观点(论点),有了材料(论据),但在议论文语言的组织中,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两者在议论文语言的组织中没有内部的联系。其结果必定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有语病的。所以,议论文的语言组织,应该讲究。具体而言,至少有下列两种情况,应该讲究议论文的语言组织。

    第一种情况:观点与材料脱了节。

    第二种情况: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

    第五节 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自然是以议论为主,但是仅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也是无法写出议论文的。议论文除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还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诚然,这些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都是为议论和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所以,这些表达方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与运用于其他文体相比较的话,既有共性,又有所不同。

    1.叙述

    叙述是议论文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就是交代情境变化,交代人物经历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议论文的叙述以概括叙述和简要叙述、略叙为主。

    2.描写

    描写是议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即把人或事物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议论文中常用白描,所谓白描即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或事物的情貌,准确地把握人或事物的主要特征。议论文的描写,要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

    3.说明

    说明是议论文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就是用简明、平实的语言介绍、解说事物或事理。写议论文,常常需要对于概念进行辨析,其中就有很多说明的成分。

    4.抒情

    抒情是议论文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即表现和抒发感情。主要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就是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直接抒情,则是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议论文讲究以情理说服人,所以抒情是议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

    第六节 议论文中修辞法的运用

    我们要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同样必须具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当然,仅有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掌握写出“惊人语”的方法。

    所谓“惊人语”的方法,实际上是指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在一篇议论文中,形象化的语言,必须运用语言的修辞法。我们归纳介绍下列两类方法。

    1.注重议论文中语句的斟酌与选择

    善用短句

    短句一般是指形体短、词数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能使表达简明、清晰、节奏感强,还可收到强调语义的效果。

    2.巧用长句

    长句通常是指形体长、词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长句的修辞效果是严谨周详,精确明晰,委婉细腻,气势畅达。它便于阐明道理,气势磅礴地抒发感情,进行详细的叙述描写等。

    3.活用长、短句

    长句和短句是相比较而言的,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议论文中,它们往往是长短交替,配搭使用的。

    4.用好比照句

    这一句式,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说,二者对比对照,把问题清楚地揭示出来。

    5.学用问句

    发问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与思考,发问后或作回答,或不作回答,都有利于对问题作简明易懂地表述。

    6.讲究语句顺序

    有的句子按一般“动—宾”词序安排会显得累赘。为了舒缓语气,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作一停顿。这时受动者仍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7.肯定句式与否定句式并用

    肯定句式与否定句式并用,相互补充、衬托,能增强语气,加深读者的印象。

    8.主动句式、被动句式

    一个句子是用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主要由表达内容的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以主动者作为陈述对象,就用主动句式;如果以被动者作为陈述对象,就用被动句式。因为被动句一般表示“遭受”的意思,所以实际语言中被动句就比较少。对于主动句式来说,被动句式有特殊的修辞作用。下列情况,选用被动句式比较合适。为了突出被动者,强调主语的被动性。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结构紧凑,语意贯通。

    9.解说句的运用

    解说句的运用,可以直接解决难于理解的词句,以使得文章简明易懂。

    10.分句位置的变换

    复句中的分句,一般都按逻辑顺序排列。但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在服从文章的题旨和情境的情况下,可以变换分句的排列位置。

    11.借警句或格言以生辉

    警句通常是指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例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复是学习之母”等。

    格言是指含有劝诫意义的话。例如:“满招损,谦得益”、“天不再与,时不久留”等。

    议论文中的警句或格言,往往使人久久难忘,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因为这是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思想感情。

    它们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感受最深的东西,它们常常能超越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局限而对读者产生普遍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篇议论文的好坏,当然不在于警句或格言的有无。但有了闪闪发光的警句或格言,确能使一篇议论文增色生辉,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示。

    其实,议论文中语句的句式不止上述各例句(如假设句这里暂时没谈),议论文中语句的斟酌与选择方法也远不止上面所讲的11项。但是,我们可以从此入手学习、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实用的方法,写出优美的语句来。

    讲究议论文中辞格的运用

    生动活泼的语言,会令人更容易或更乐于接受作者讲的道理;优美动人的语言,会令人对接受的道理记得更牢固。从而达到与人交流、达成共识的写作目的。

    让议论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和优美动人,目前公认的法宝就是学会运用辞格。下面主要简介六种辞格及其在议论文中的用法。

    借代、排比、对偶、双关、比喻、夸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议论文写作教程》学习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h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