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慝辨惑

修慝辨惑

作者: 荡相遣执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18:17 被阅读0次
樊迟像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译文讲解: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闲游,说:“请问怎样尊崇道德?怎样去除怨恨?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尽心力于事,然后才有收获,不就是尊崇道德的方法吗?做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的过失,不就消除怨恨了吗?出于一时忿恨,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得失,以至于连累了自己的父母,这不就是执迷不悟吗?”

荡相遣执讲故事:

樊迟本是粗鄙之人。他出身农家,身体强健,有勇力,还是御车的高手。他曾以下人身份为孔子驾车,但早年并没有拜孔子为师。他心中崇拜孔子这位圣贤,看到很多人向夫子请教并得到满意答复,于是就产生了“近水楼台"的心理,也想问夫子一些问题,但又不知问什么好。他觉得种庄稼是大事,就问孔子如何稼穑。《证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人若崇拜另一个人,总觉得他就是完人,什么都会,没有不知道的。孔子没有问答樊迟有关种庄稼和种菜的问题,并且还讲了一大堆道理,告诉他这是小人所问。君子应当遵守仁义礼信,稼穑自有农人去做。樊迟吃了个没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孔子的崇拜。他沒有拜师,可能是觉得自己不够姿格。

樊迟和冉求的关系不错。冉求做季氏宰,樊迟从旁协助。齐攻鲁,冉求帅左师抵御,樊迟担任车右之职。他与冉求并肩杀敌,立下战功。战后,在冉求的保荐下,樊迟有了官职。

孔子周游列国归来,这个曾经的马车夫,如今穿上了官服,也终于勇敢地再次来到夫子身边。

“夫子,我也要拜您为师。请夫子莫辞!"

樊迟虽然有了信心,但还是有些害羞。毕竟,他曾经是夫子的故人,自己的水平,夫子太清楚了。

夫子当然知道樊迟的情况。这个人憨厚,正直,能稼穑,擅武力,品性优良。现在做了官职,也算是一个可造之材。

夫子表示同意。樊迟高兴坏了。一天,他说动几个同学,邀夫子游于舞雩之下。樊迟亲自驾车。

一路上,樊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要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从政之后所必须要解决的。

“请问夫子,如何才能增进德行,消除积怨,辨别迷惑?"(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樊迟可能有些激动,或者是有准备,竟然忘了礼节,一口气把心中想到的全说了出来。孔子没有责怪,相反,他对樊迟问的问题非常满意。连连夸赞说:

“问得好!问得好!"

孔子没有忘记过去的樊迟,就从提问题来说,他要对这个曾经的农家子刮目相看了。

“为官一任,就要有造福一方的心愿;既有此心,就要推行仁政,建立事功。要建立事功,就要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一边去。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百姓得到了利益,国家积累了财富,自己也不会有损失。如果能这样做,也就是增进德行了吧(崇德)!"

樊迟听了老师的教诲,若饮甘泉,心中甚喜。于是接着追问。

“那么夫子,如何消除积怨呢?"

“让我慢慢告诉你。"夫子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接着说:

“大凡积怨,都是让别人受了委屈。做上级的,有功归己,有责推人,怎么能没有积怨呢?做事情无非成与败两个结果。责任自己承担,功劳归于下属。你认为,如果能做到这样,还会有积怨吗?"

樊迟听到夫子如此说,好象点到自己的要害,惊得目瞪口呆。他点点头,表示同意老师的观点。接着问:

"如何辨惑呢?夫子!"

樊迟再问这个问题,声音明显放低了。夫子笑了笑,心想,心虚之人都如此吧!

“今日之天下,乃多事之春秋。是非恩怨纠缠,大道不显。性急之人易怒,你要好自为之,不要呈一时之忿而置自身与家庭于危险之中。如果你能遇不平之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算是能够分辨迷惑了。”

这就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导,而且是一个老人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了。

樊迟听到这里,更加觉得夫子的伟大。他懊悔自己拜师过晚,进步太慢。可孔子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个学生虽是后进,却也先天厚质,他日成就也未可限量。

华夏大地,不缺沃野良田。百姓不离农桑,君子又何必远离稼穑呢?"耕读传书",莫非始于樊迟?夫子逝后,樊迟随闵子一起,修身习道,开办私学。后世弟子一边闲时读书,忙时耕田,另外树立了一支文人学风。

相关文章

  • 12.19崇德、修慝、辨惑——论语解读

    12.19崇德、修慝、辨惑——论语解读 12.19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

  • 修慝辨惑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

  • 崇德、修慝、辨惑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 崇德,修慝,辨惑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 敢问崇德修慝,辩惑。” 子曰:“善哉问!事先后得,非崇德与?功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

  • 崇德、修慝、辨惑

    【原文】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①。"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

  • 崇德、修慝、辨惑

    “崇德”,“崇”,是推崇,是增加。“修慝”,“慝”(tè),上面一个匿,下面一个心,把心藏匿起来,指心里的私心邪念...

  • 《论语别裁》140(颜渊)|崇德、修慝、辨惑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

  • 2021-02-24 先事后得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

  • 崇德,修慝和辨惑

    《论语别裁》线上读书会20180601 颜渊第十二 理难清 完美之不易 上不正,下便歪 闻人与贤达 修养路上的三叉...

  • 论语每日一思第312天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慝辨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hd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