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牦牛很黑,你饮酒落泪,把兰州喝醉,“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的兰州,这座被黄河偏爱的城,奔腾不息的河水将她完美的一分为二,皋兰、白塔山拔地而起,狭长的河谷里人们自由生息,注定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民俗。
今天小赫就给大家谈一下兰州独特的节日民俗。其他地方的春节,无非就是走访亲戚、说些吉祥话、互换红包(压岁钱)逗孩子玩。而兰州人,则多了“出新”。“出新”就是在家畜鬃尾或头角上扎彩色布条,赶出圈门集聚于村头吉利的方向,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惊得家畜四散奔跑,人们有意识地向喜神方向追赶,以兆新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是不是觉得特别壮观呢?分分钟画面感十足, 除了出新,还有垫坑, “垫坑”是什么呢?人们在正月初五晚上会阖家吃疙瘩饭,意思是过年放开大吃大喝了一阵子,初五把吃欠的“坑”垫一下。一方面勤俭持家,一方面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亲爱的朋友们,“出新”和“垫坑”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最绝的要数元宵节了,民间俗有“小年大十五”之说,所以春节或者元宵节前后, 甘肃各地的农村都会举行社火表演,当地人称为“耍社火”,也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至于为何叫社火呢,通常认为因为在表演过程中常常伴有烟火,故名社火。
兰州社火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幻万千,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高跷队。表演者身着戏装,扮成戏剧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手持刀枪,脚踩4尺多高的木跷,随着锣鼓点边走边舞,场面诙谐有趣,声情并茂,甚是惹人喜爱。队伍往往以“风婆姨”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掌管风雨的天神。她一般装扮成戏曲中彩旦的模样,奇丑无比,耳垂上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 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样子令人捧腹,却又表现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和愿望。
与我们印象中的元宵节看花灯不同,在兰州,晚饭后家家要在路口放若干堆麦草,用火点燃后,让人在火堆上往返过跳,叫“跳火堆”。跟某些地方新娘跨火盆有点类似,不同的是这个火堆更大,难度更高,跳跃次数更多,相同的是都认为这样能烧去秽气,一年到头吉利。并不是跳完就结束了,等火苗稍熄,需要扬起火灰,乘夜色看火星的呈形样子。若是星点细碎,则认为当年的麦类收成好;反之,星点粗大而圆则预示豆类大丰收。人们用这种方法确定当年多种麦类还是多种豆类。虽说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但间接反映了当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毕竟在这个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兰州,粮食始终是农耕区百姓的大事,兰州水车之都的名号也与此相关。
接下来是中秋节,兰州人的中秋节也与众不同,在这一天,妇人回娘家过节。家家都会做月饼,大月饼直径有50厘米大,分切成方形,互送亲友。给小孩烙人物、兽禽、花类等形状的馍馍,叫“尕馍馍”。晚上,家家庭院摆设香案供桌,献上月饼、西瓜、枣、果等食品祭月,祭毕,将祭品大家分吃,以示全家团圆,共庆丰收。
说了这么多,大家觉得兰州的节日习俗是不是特别有趣呢?那在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独特的节日民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好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