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先给大家拜年了:过年好!五谷丰登!诸事顺遂!安康吉祥!

大年初一,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兰州民宿。老兰州人有:“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说法和讲究。
在兰州民间,从过腊八便拉开春节的序幕,腊八这一天家里要煮腊八粥。
这是传统孝道的传承,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最年轻的媳妇来盛粥,端给最年长的长辈,以此类推。若是没有和长辈住在一块,就会给长辈送一碗粥,已敬孝道和尊重,愿这种风俗家风,一辈一辈好好传承。
这里要说 , 特别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习惯,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小年主要民俗活动"辞灶"。"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灶王画火化)。还有俗语:“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小年就是年”。家里从小年开始,年的热闹渐渐展开。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是大扫除日,扫房、擦窗户、洗衣被通常在这两天完成。
腊月廿六、廿七就是炸油果子的日子。
兰州的媳妇子们都会起个大早,将头一天发好的面第一步制作成色面:“在发面里,添加一些烫好的油酥面,还放了蜂蜜、鸡蛋黄、糖,用姜黄、枣水、红曲、菠菜汁等色料,和成五色面团”,这种色面可以做出品种繁多的油果子花型。
一个个巧媳妇们精工细作,制成花卉草果、鱼鸟等形状;经清油炸出色彩艳丽,形态逼真;吃起来香脆酥甜,极为适口各式油果子。
腊月廿八~蒸馍馍“二十八,蒸枣花。”
这是民间腊月二十八的风俗习惯,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不论你是做红枣、蜜枣馅儿的,还是红豆馅儿的馒头,今天就得开始蒸馒头了,来准备过年的主食。
腊月廿九开始做糟肉、炸丸子、蒸八宝饭……可以说糟肉代表着老兰州的年。兰州人过年别的可以不讲究,但若没有一碗糟肉,这个年就感觉没过好。
糟肉是可上桌品食,也可夹馍吃,肥而不腻,口感软烂,肉香和酱豆腐香绕于舌尖,是兰州的年味之一。家家户户再穷也会做很多碗糟肉,从除夕开始每一餐都会有糟肉可以吃。
腊月三十~贴对联、守岁
大年三十的下午贴窗花贴对联;晚饭很丰盛,把几天来做的好吃的统统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到晚上九点多再吃一顿臊子面算是夜宵。午夜新春钟声敲响之后,还会煮了饺子大家一起吃了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在灶台上摆上糖、瓜子、油果子等食物迎接灶王爷回家。通常讲究,除夕晚上造了再多垃圾,初一这天是不能扫地的,初二早上才能扫地倒垃圾。
大年初一转亲戚、给长辈拜年、逛庙会。
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然后就开始给长辈和亲戚们磕头拜年,拜年时间长达半个月,从初一到十五,亲朋好友都要走到。
兰州人初一有逛城隍庙的习俗,这天城隍庙人山人海的,人们在这里上香、听秦腔、泡茶馆、淘古玩、吃小吃,有的什么也做,就是看热闹。
兰州人要吃一碗臊子面才出门。面食是媳妇们的手擀面。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兰州的皋兰县,贤惠能干的媳妇们不仅会做以上的美食,还会擀很多长面,一把一把纵横交错,吃多少就煮多少,特色是这种手工面,不容易坏,一直可以吃出正月十五以后。
吃臊子面是寓意:因为是长面,有福寿延年、父母长寿、夫妻恩爱、全家欢乐的美好祝福。
民俗还有到初四不动农具和刀具,所以每家每户都必须准备很多食材,不过这个习俗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现在大家都是现吃先做,不动农具好办到,不动刀具有点办不到了。
初五破土:放炮,吃饺子。
初六农村就开始闹社火了。除了踩高跷、划旱船、舞龙、舞狮之外,最有兰州特色的要数太平鼓。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5月20日,兰州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州苦水太平鼓是世界独有的民间鼓舞文化艺术,木质鼓身彩绘龙狮,牛皮鼓面皆绘太极,鼓身重十数斤不等。鼓者几十乃至几百,阵容雄浑,旌旗指挥,锣钹击节,鼓身飞扬,起落有序,表演时左手扣环,驾驭鼓身,右手持鞭击鼓打面,身法刚健多变,节奏时缓时骤,鼓阵开阔进退,鼓声雄浑激越,充盈天地,气势磅礴,奇伟壮阔,神似黄河排浪百折不挠,势如万马奔腾惊心动魄,声同春雷滚滚,山河振振,方圆十数里皆闻。(查自网络)
从腊八到正月十五,兰州人年的热闹延绵不断,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兰州有小年大十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到十五收盘子年才算正式过完。
兰州是西北的重镇,是丝绸之路上到一颗明珠。它连接欧陆大陆,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带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西北旅游出发在兰州,兰州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亚洲的中心点就在兰州旁边的靖远县,哪里有五十年代最大的水利电站刘家峡水库那里,那里还有很有特色的西北石林和炳灵寺。
今天在这里不再过多的赘述, 欢迎大家有空来兰州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