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过去,展望未来,似乎一眼就看到了尽头。可是,那个颗年轻的心,又在左右敲打着你,告诉你,一切都是充满变数的。
最近在微信公众号看了几篇文章,不得不说,写作是门艺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
其中,让我启发的地方是关于,认识你自己,再去追求自我发展。原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擅长什么,该如何谈起自我发展呢。是啊,迷茫是每个都会经历的,不同的是对待它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作者给了很好的解释,比如,她提到,只有试着去学某项技能,尽力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擅长。反复琢磨和品味,实在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不仅仅是醍醐灌顶,更是一种具体可行方法论。一直以来,就觉得自己别无他长。
很多喜欢音乐的,能将歌曲那么动听,除了天赋异禀,更多的是需要反复练习吧。很多擅长美术的,能画的惟妙惟肖,不仅是喜爱,更多的还需要全心投入,不断学习,反复修改。很多演讲能力超群者,你又怎知她(他)私下里有没有反复修改稿子和练习呢。又或者对着镜子对照口型一遍又一遍的矫正呢。难道他们在擅长这些事情之前,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长这件事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就是这些简单而微不足道的启迪,足够让我有努力下去的动力。
不再因自己毫无特长而自卑,而是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比如尝试写作,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成为自己的擅长领域。
说起写作,作为中文系的大三学生万分羞愧。文采斐然都是别人的,而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还记得这段有趣的对话:“你学什么专业啊”,答道:“中文的”。“哇,那你文采很好啊,写作能力很强吧,以后可以帮我写论文吗”这是一位数学系的同学和我在开学时的对话。一说起,中文系,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温文尔雅、知识渊博、博学多知……今天突然醒悟,自己好像拖后腿了呢。
那么怎么办呢?还好咱年轻着呢。
知耻后勇,不足为过吧。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一切还是来得及的吧。
关于写作,也是看了身边同学很多征文比赛的获奖文章以及同学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文我以启发。至于热爱,估计还是有的,毕竟不善言辞的人似乎都是矫情的,很多话不愿和别人提起,而文字就是抒发情愫最好的渠道和方式了吧。当然,在多如牛毛的作品中,深深感到自己的语言文字像“沧海之一粟”般渺小。那又怎样呢?写作的过程已经带给我很多益处,比如放松、倾诉、愉悦、认识我自己……
在以后的时光,有了文字,生活便拥有了新的景象和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