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许多关于“教科书式XX”的标题新闻,有的阅读后感觉并不能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切合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标题党”,有许多朋友也问到我,到底什么是“教科书式”?“教科书式耍赖”、“教科书式自救”、“教科书式操作”等等这些新闻标题中的“教科书式”该怎么理解和解释概念?
我们知道,教科书是我们从幼儿教育就开始陪伴和教授我们知识和学问,是神圣、规范和系统的。在百度百科有一套标准的解释。而“教科书式”并没有被收入百科,所以几乎查不到规范的解释,而仅仅被百科收录的只有“教科书式耍赖”事件,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教科书式”,它到底是褒义的还是被滥用成贬义的?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分析理解什么是“教科书式”。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个反面案例:
教科书式耍赖
这个案例的相关新闻一时被传播的家喻户晓,而且“荣登”百科,肇事司机因拒不承担受害人医疗费用,也没有真诚道歉而被受害人家属诉至法院,并将其言论公布到网络上,被全国网民声讨,然而在法院和网民的双重的压力下,肇事司机并没有履行责任和承担过错,不仅转移财产购房购车,而且扬言就是没钱,就是不赔,坐牢都不怕,就是躲着你,无所畏惧!从而被大量新闻记者以“教科书式耍赖”的标题新闻进行报道,一时霸占了整个网络头条。
在这个案例有些人并没有理解到“教科书式”,一头雾水,不明白“耍赖”(所不齿的)与“教科书”(规范的)怎么会联系到一块?
带着同样的疑问我们再描述另外一个案例:
教科书式扯皮
产妇在某医院分娩后,腹腔一直疼痛难忍,接连三个月的消炎治疗都不见好转。可是,在某天洗澡时竟意外从身体里扯出一块发臭的纱布,原来,产妇在分娩室出现的大出血的情况,医务人员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在她身体里放了许多止血纱布,但在治疗后,竟然有纱布遗忘在体内,一般来说,医院发生这种事故,只要情况属实,就要向产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严肃处理责任人,进行反思。但是在这起新闻事件中,医院并没有按常理出牌,而是直接甩锅,当值医务人员已经调走,现在和医院已无关系,你要赔偿,找他去。推诿扯皮,死不认账,于是就上演了这起闹剧新闻事件,被多家媒体记者以“教科书式扯皮”和如此推诿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达到了“教科书式”的水平等进行评论
这个新闻事件发生在“教科书式耍赖”之后,有些人根据以往经验似乎有些明白“教科书式”是怎么一回事了,但还是不能彻底明白。
这两个案例所提到的“教科书式”比较类似,很明显是达到了某种程度或者一种水平,充当定语,和“教科书”并无实质关系。
第二,我们接着来看下面两个正面案例
教科书式标杆
丁俊晖在斯诺克世锦赛8-3领先对手时,获得了一次击打黑球入袋的机会。虽然这一杆看起来相对容易,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K到附近的一大堆红球。这一杆看起来太难而无法碰到其他任何一颗红球,然而,丁俊晖使用了一杆完美的高杆,不仅轰进了黑球,同时还让母球K散了红球堆,这一杆被证明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现场评论员都为之惊呼:他是怎么打出那个角度的?正如你将要看到的那样,那是相当好的一杆K球。这一非凡的时刻被世界斯诺克官推贴了出来,并配文字写到:斯诺克中最精彩的镜头之一,丁俊晖打出了“教科书式”的高杆。
在这个案例中“教科书式”似乎与“教科书”有些关系了,因为斯诺克----台球,可以说是集合了数学和物理知识,是数学函数、几何与物理力学的一种现实表现。丁俊晖在如此高难度的实际操作中的完美表现,达到了理论上的推算。所以以“教科书式”称赞和报道很符合事实。这里的“教科书式”不难理解。
教科书式执法
女子在北京某马路上驾车逆行,被交警现场教育:警察面对犟嘴的逆行女司机,法、理、情、哲学“四管齐下”。有理有力有面又不失风趣的执法,引起围观群众一片叫好甚至自发鼓掌,获赞“教科书式执法”。
北京交警:这是我的警官证,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正式表明我的身份。如果你不配合我的工作,我将对你采取强制措施。我明确向你表明我的身份了,我有权力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这是《人民警察法》和《刑事处罚法》《治安处罚法》明确规定的。你懂不懂什么叫逆行,驾考科目一里有明确规定,你回去重新考一遍科目一,上网做一遍题,明白了吗?这是一执法者跟你说的话,把这玩意儿(警官证)合上再告诉你,我是一普通老百姓,错了,就虚心接受就完了,明白了吗?两种态度,两种话我都告诉你,沉住气,不叫事,明白吗?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该接受罚款接受罚款,就完了!明天太阳该出来还出来,谁也没有把社会阴暗照在你的身上,你确实是错了。你要是我家里人,我不罚你也得要骂你,明白吗?
这个新闻案例中的“教科书式”更不难理解,警察依据法律、讲道理、换位思考和巧妙引用哲理沟通以理服人,与以往少数执法者面对违法者居高临下,不可一世,违法者唯唯诺诺,胆战心惊,虽然接受了惩罚,但并没有从心里面接受惩罚,反而形成了对执法者的愤怒,下次可能还会再犯同样错误。不能彻底起到教育惩罚的根本作用。而本案例的警察作为一名执法者,有条、有理、有据、有节、幽默的执法方式成为了所有执法者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和范例。获得了“教科书式执法”的美誉。
这四个案例都提到了“教科书式”,前两个案例是说的是社会现象不好的,值得反思的,而后两个案例则是“教科书式”的正面表达。那么,为什么对于前两个案例也可以用“教科书式”?这里我引出一个成语----物极必反,是指事物发展到顶端,必向相反方向发展。我们用“物极必反”这个成语来解释“教科书式”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所谓“教科书式”,就是在科学和社会道德等领域所形成的一套准则和行为。
最后,为了更好了理解,我再说明一些事例:比如,被别人帮助我们要说“谢谢”,妨碍别人我们要说“对不起”,《白马论》“白马非马”都是“教科书式”。再比如人才:像企业家、科学工作者、艺术表现者无可厚非,那是人才,那么,非正常途径获得不义之财的小偷,像成都一个小偷,身上竟有一个小笔记本,里面有计划,还有总结,路线,指导思想等,他也是人才,只不过是“物极必反”的体现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