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益家芳老师九月份分享

益家芳老师九月份分享

作者: 诗雨丶 | 来源:发表于2023-10-04 07:04 被阅读0次

2023年10月1日【早安分享】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著) 花农女(绘)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网络

 不要着急去享受那些你能力还配不上的东西,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努力克制自己反欲欲望

世界上最好的保鲜,

就是不断地进步,

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这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站在属于自己的高度看自己该看的风景!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好女则国母,女好则重安,远运子旺也,

脾气发出是本能,压下是本事。不是用发脾气来证明能力,是善于在万变的生活下生存才是王道!

2023年9月30日【早安分享】

“秋天的声音是商音(宫商角徴羽),有着金属般的质地,就是成年人的声音,有理性,有逻辑,有负重。古人说: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秋天相当于一天当中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的时间,相当于人生的五六十岁的年龄。”

——《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著) 花农女(绘)

2023年9月29日【早安分享】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

暖玉生烟

忽然,就感受到那一个个方块字,它们竟有着不同温度和鲜活的性格;那一行行或舒缓或激昂的情绪,是作者吐露的心声;那一段段我与他们思想碰撞的无比灿烂的火花,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共同探求、感知与渴望……

      阅读,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常精彩的我够不着、到不了的世界,这世界之博大,之广阔,之自由,无可比拟!

时间和空间是一对非常奇妙的组合,很多的不可思议,在不同的时空组合里都能找到合理的存在。

芳老师

“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坛经·忏悔品》

溢香擎园分享:素其位而行

学习经典如果不去践行,所学的东西很可能会变成了自己的负担。找准自己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位置,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处在“修身,齐家”位置上的人,参与但不否定“治国,平天下”的事,不拿自己位置上该学的内容,去指挥别人位置上的事,自己“无为,无不为”的践行,很可能在自己位置上,就会成为“治国,平天下”践行者的带头人。

        学习经典也是如此,用自己位置上的思维,去学习别人位置上该学的内容,批判只能让自己感到疲惫,不否定的参与高位内容,就是素其位“无为而治”,才是该有的个人位置上的引领。[抱拳]

书会独醒评价上文:此乃见解深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2023年9月21日【早安分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在宇宙天地之中生存,好像阳光掠过缝隙那样一瞬间罢了。形容时光飞快流逝,使人痛感美好时光实在短促。

——《庄子知北游》

执笔青春

用孙思邈的话说“不言易者不可为太医”由此可以看出自古文人基本都懂《易》只是深浅之分

溢学擎圆分享:

跟老师学习经典,思索何为“道”?

有人说“道”就是规律,道就是规范,这是对外相阅读的结果,实际规律规范同频同属于道,均为事物之道。那么作为事物规律之道的核心动力,也就是可与天地合一的那一条大道,可以称为“人道”的道,不仅不是规律,而且还是规律没法概括的一种无为自然的现象。

          《道德经》给“道”做了一个描述,说它是一个混沌体,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搏之不得,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边无际,不知其名,勉强称呼它为“道”,也叫“大”。这个“道”说的就是宇宙空间内无形却又存在的信息,读懂这份无言之教的信息,也就是人道与之实现了合一,即是天道地道人道的一个整体。

        道,即是空间内的信息感应,那么用我们文学名词来形容所谓的“道”,可以称之为“格局”,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代表他所能承载信息的多少,所谓“信息”就是同频天地,而落地生活的一切繁琐事物,格局越大,事物越小,这就是所谓“大道至简”之理。

          道,存蓄于人心,是心灵品质的核心力量,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道成型于德,知其道,德行成,因而“厚德方能载物”。

        道无处不在,关注点集中在物上,即是此物运营发展的规律。专注在人心上,其道就是人心所能及的无边框空间。人心空间越大,空间内的事物越小,反之人心空间越小,空间内的事物也就越大了。

这就是

“人道”无为,方可“物道”无不为。

“人道”为用,“物道”为利。

“人道”为无,“物道”为有。

即是“无生,生万”的繁衍生息之道。

[抱拳][抱拳]

2023年9月19日【早安分享】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没有突然而兴,也没有突然而绝的。虽然在其衰败垂绝之时,也总还有一两个人,出而为神龙掉尾的奋斗。这正和日落时的余晖一般,流连光景的人,更觉得其可爱了。”

—《三国史》吕思勉(著)

@益家芳老师 [强][强][强]永徽律的执行是了不起的政治革新,还有龙朔三年的“白江口之战”倭奴大败,从那时他们才虚心遣特使到盛唐学习,由此可见高宗的政绩也是非常斐然的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2023年9月18日【早安分享】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全世界人都恭维他,说他了不起,他就像没听到一样,感觉和他不相干;全世界人都反对或骂他,他也绝不改变方向,受到影响。”(独立超然的人格)

—《庄子·逍遥游》

2023年9月17日【早安分享】

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译文】徐无鬼说:天地对于人们的养育之功是同样的。身居高位不可以自认为高人一等,身处低下的地位不可以自认为矮人三分。您作为大国国君,使全国的百姓劳累困苦,满足您的眼耳口鼻的私欲,弄得自己心神不得安宁。人的心神喜欢与外物和顺而厌恶为自己求取私利。为个人求取私利,这是一种严重的病。所以我来慰问您!只有国君您患有这种病症,为什么呢?!

——《庄子·杂篇·徐无鬼》

2023年9月16日【早安分享】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每个人物都堪作一丰碑”“每个名字的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耳畔萦绕着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

——《民国风度》徐百柯(著)

【读感: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记录着一群已渐行渐远、颇具风骨的士人……】

2023年9月15日【早安分享】

谚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

【译文】俗话说:洗澡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去污就可以了。马不一定非是骐骥,只要善跑就行了。用人不需要多么贤德,只要懂得如何做事就可以了。娶妻不必出身名门,只要纯洁善良就行了。

—《反经·选任贤才重在适用》赵蕤(唐)

溢香擎圆:

学习体悟

        我们用心学习圣贤文化内容的时候,是用心和圣贤沟通,久而久之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心灵做工的时候,肉体只是一个被使用的工具罢了,这就是“道心惟微”的微妙。

        思维模式内运用经验和本就学成的技能,所体现的行为,是我们在生活范围内理应该做的事情,属于分内之事,这些分内之事上难免认清人情世故,体现了“人心惟危”。

网友.

收获:多读经典、多走进智者,体会自己阅读的直觉;多运动,慢生活,留住身体本能的直觉。

[《格列弗游记》,我读来感觉其实这是一部童话,作者以疏离冷静的眼光、嬉笑怒骂的笔法把对世界、社会的看法写在了一个一个假想的游记故事中。难怪毛姆评价斯威夫特的文字是“通俗又不粗鲁,优雅又不浮华,雄辩又不傲慢”。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作戒。是伟人说的抱拳][抱拳]

大慨是《矛盾論》或《实践論》中所说的言者无罪,闻者作戒。

网友说:中国最早出处

中国二字在何鼎上,包浆已包没了被上博博物专家发现已很糊了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

2023年9月14日【早安分享】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译文】我家的子弟言语中充满了骄傲之气,一开口就说别人的长处或短处,讥笑别人粗俗浅薄,(这些)都不是好现象。贤弟你要是想戒除子弟们的骄傲习气,先要将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短处、揭露别人隐私的坏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能让晚辈事事警惕并改正。

——《漫画少年读曾国藩家书.修身卷》

2023年9月13日【早安分享】

“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敢于恃才傲人。长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译文】不要以为家里有人作官,就可以欺侮人;不要以为自己有才华学问,就仗着自己的才华骄傲自满、看不上别人。长存这样的敬畏之心,才是承载福惠的大道。

——《漫画少年读曾国藩家书.修身卷》

2023年9月12日【早安分享】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2023年9月11日【早安分享】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相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2023年9月10日【早安分享】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

—《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

2023年9月9日【早安分享】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

—《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网友

  今天芳老师课中喝八加一的故事,有什么智慧,在《庄子》中找到了分享给学友,    醉酒者坠车,醉可神全,精神完全处于自然放松状态,神思无意识收敛集中,所以出现异于常人虽伤不死,甚至毫发未损的结果,读《庄子》悟大道:

  《庄子-达生篇》节选:

原文: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醉酒的人坠落车下,虽然满身是伤却没有死去。骨骼关节跟旁人一样而受到的伤害却跟别人不同,因为他的神思高度集中,乘坐在车子上也没有感觉,即使坠落地上也不知道,死、生、惊、惧全都不能进入到他的思想中,所以遭遇外物的伤害却全没有惧怕之感。那个人从醉酒中获得保全完整的心态尚且能够如此忘却外物,何况从自然之道中忘却外物而保全完整的心态呢?圣人藏身于自然,所以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他。复仇的人并不会去折断曾经伤害过他的宝剑,即使常存忌恨之心的人也不会怨恨那偶然飘来、无心地伤害到他的瓦片,这样一来天下也就太平安宁。没有攻城野战的祸乱,没有残杀戮割的刑罚,全因为遵循了这个道理。

  “不要开启人为的思想与智巧,而要开发自然的真性。开发了自然的真性则随遇而安,获得生存;开启人为的思想与智巧,就会处处使生命受到残害。不要厌恶自然的禀赋,也不忽视人为的才智,人们也就几近纯真无伪了!”

溢香擎圆分享

感悟

    学习圣贤道理,如果不能学有所思,自己挖掘出文字语言背后的力量,行为上的改变如同没有根的树木。

      没有人能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初期阅读经典者所看到的变化,只是随波追流的积极信号,真正的改变需要积极信号的凝聚成型。

        学习增进智慧目的:是为了提升心灵品质,经营圆满人生。

      在学习中获得全面进步,需要被赞同和否定中,才可以更有效的历练宠辱不惊。

        学习中渴望被他人赞许的欲望越强烈,学习的意义也就越扭曲。

“知止而后有定”

当别人让我无话可说不知所措的时候,如果我继续执行言语行为权利,很可能已经不再道上了。

“文化”

学习经典所谓践行经典,需要把经典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否则在践行中也会滋生阻力。

2023年9月8日【早安分享】

“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

—《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

2023年9月7日【早安分享】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译文】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辞藻所掩盖。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去了解事物的本然。

—《庄子·齐物论》

2023年9月6日【早安分享】

“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

—《六祖坛经·般若·定慧品》

2023年9月5日【早安分享】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公。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

  “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

【译文】三皇没有留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是所行仁德却遍及四海,所以天下百姓不知道把功德记在谁的名下(史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帝王”一词的内涵,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有据,所以天下才会太平。

“君臣谦让,互不贪功,他们的美德无形中使百姓深受教化,百姓又不知其中奥妙。所以任用群臣不必有过多的礼仪规范、赏罚制度,能把事情办好、互不伤害就可以了。

—《反经·君德第九》赵蕤(唐)

2023年9月4日【早安分享】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刚与柔交相错杂,这是天文;用文明教化裁人治物,这是人文。观察天文可以知道四季变更及其规律;观察人文,可以推行教化以促成天下昌明。

—《周易》

2023年9月3日【早安分享】

孔子曰“死生有命”。又曰“不得其死”,又曰“幸而免”者,夫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不死也。比皆性命三势之理。

—《反经》赵蕤(唐)

2023年9月2日【早安分享】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

【译文】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

—《庄子·内篇·齐物论》

2023年9月1日【早安分享】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做了世俗所谓的善事不求名声,做了世俗所谓的恶事不遭刑戮。遵从自然之路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就可以保护自身,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

相关文章

  • 益家芳老师早读分享

    2023年2月28日【早安分享】 拟古十二首·其九 唐·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

  • 慕珂正能量俱乐部第2次班会纪要

    会议主题:共读《自卑与超越》 主持人:杨利芳 记录:小益 统筹:杨利芳 分享:周艳、小益、徐军、曹欣 答疑解惑:慕...

  • 芳老师早读分享

    2022年11月23日【早安分享】@所有人  “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

  • 李芳老师分享

    1.高位思维 2.未来和当下思维 3.全局思维

  • 芳老师早读分享

    2022年12月26日【早安分享】 “只要父母亲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

  • 优秀的人更善于借力

    在《家校共育》课程第六讲《家校共育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中,我们聆听了榜样学员金霞老师,王美芳老师,徐艳红老师分享的自...

  • 蓝芳老师的分享

    今天阅读课蓝芳老师的分享,她从非暴力沟通的表达与倾听两个方面,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整理,让我对整本书的内容又有了一...

  • 芳藤老师诗歌分享

    擗琴 文/芳藤 (成都)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 一只小船 ...

  • 诗歌教学活动可围绕意脉展开 ——读孙绍震老师的《关于古典诗歌欣

    在王益民导师的推荐下,我读到了熊芳芳老师对孙绍震老师关于古典诗歌教学的四个问题的访谈内容,孙老师的回答内容不仅有理...

  • 月薪过万的异地打工者是怎么样的

    文/June敏 01 上个暑期实习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么一位很牛的讲师——这里称为芳芳老师。 芳芳老师讲课时很喜欢分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益家芳老师九月份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lt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