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 政治-读后

-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 政治-读后

作者: 木紫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17:25 被阅读0次

    在兰州新华书店偶然买了本封面有“公共服务”(keywords)的书,回来首先看了这一篇: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政治,原因是被-生成性-吸引,但文章很狠失望。

    两位作者用政策人类学的“五性”分析弗雷德里克.巴特的《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也就是将巴特的研究过程及其著作简单机械的装在内在问题导向性、参与观察性、互为他者性、利益公共性、政策科学性这五个框框中,对生成性的介绍仅仅停留在作者巴特自己的阐述,“我提出了一个普遍性的分析框架以便对其他各种形式的政治体系进行分析。我把这种理论观点称之为'生成性'的。”巴特认为,生成性的政治体系是经过许久磨合积累形成的,要优于建构性的政治体系,是一种稳定而成功的适应方式。对于巴基斯坦的战乱与动荡,生成性是否有合理的进路提示?我没有看到,也没有悟到。但对于巴特提出的通过生成性分析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征,我是认同的。正如冯友兰先生所主张的,重视共性,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表现背后探知更深层的东西,也就是它们之所以存在的共性是什么。

    两位作者的观点有,对于内在问题导向性,巴特并没有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其研究初期。认为巴特只是为了完成博士论文而写就了《斯瓦特巴坦的政治领导》。这简直不需要讨论,只要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问题,也不失为问题导向。谈到参与观察性,两位作者持肯定态度,认为巴特提前学习了普什图语,在斯瓦特地区生活了10个月,抱着一种真诚和感恩的态度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和接受。他重点观察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在我想来,融入一个陌生的地域文化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仅用十个月的时间及了解了自然生态、巴坦人的生活又观察了政治社会,没有贴心的朋友的帮助,仅靠自己的观察和交流会停在表面和推测。谈到第三点,互为他者性,收获了王俊敏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人类学的道路。我认为各美其美容易做到,美人之美必须有对美的共同认知才好!两位作者谈到巴特过于沉溺于自我对他者的观察研究,潜意识并没有平等看待自我与被观察者。或者,也有原因是当地的居民知识水平有限而没有能力去观察研究者。这一点对巴特要求高了,对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视野无从谈起平等认识。利益公共性和政策科学性,两位作者都从生成性入手给予了阐释,也显得与前面内容重复,没有挖掘出巴特真正的特色贡献。给我的感觉,两位作者对巴特研究工作的背景及当时场景不很清晰,造成了泛泛的评价与分析。

    我这个门外汉连热闹都没看到,不免对出书编者有意见。再回头看看,原来这是两个研究生的作业论文或是任务论文,学生可谅,导师有责。

    -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 政治-读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 政治-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lv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