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果便有因,育儿也是一个因果关系。
一群妈妈在幼儿园门口等候放学的孩子,当放学铃声响起,一群浑身脏兮兮、沾满泥巴的孩子从校园里走了出来。妈妈们或惊讶或恼怒地迎接自己的孩子,“你怎么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发生了什么事?”,“又害我大清洁,你怎么回事?”……
旁边的老师告诉妈妈们:“孩子们刚刚参加校外活动,帮一些叔叔阿姨在泥泞的路上推车……”墙上的电视机还把孩子帮助别人的过程播放了出来。妈妈们羞愧地停止了指责,有些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跟孩子说对不起。
这是发生在泰国一所幼儿园的场景。园方为了帮助父母意识到“习惯性批评”的危害,而给家长来了一场现场“教育”。
▷喜欢“习惯性”批评孩子,背后心理?
习惯性批评孩子的父母大概分两类。
一类是对孩子要求严格,眼里看到的净是孩子的缺点,自动无视孩子的优点。他们总以为“让孩子难受,孩子便会长记性,继而优秀起来”。这种父母因为故意对孩子“挑刺”而养成习惯性批评孩子。
另一类是生活压抑的父母,自己摆脱不了心理上的压抑,无意识地在弱小孩子面前发泄,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补偿机制。如果父母的压抑状况长期不能改善,便会变成习惯性批评。他们对待身边的一切,总挑差的不如意的地方加以批评和指责,他们身边的人也成为无辜受害者。
有一次,我在一快餐店吃饭。食客很多,每张桌子都是拼桌的客人。
一位长着大大眼睛、脸庞清秀的小男孩在我对面坐下,脸上长满雀斑的妈妈皱着眉头跟小男孩说:“看好妈妈的包!不要到处走。”叮嘱好小男孩后,妈妈便去点餐。
妈妈回来后,看见小男孩用手指在餐桌上玩茶水:“你为什么总不爱卫生啦?吃饭前洗手会花你一辈子吗?”孩子一言不发,低头走向餐馆的洗手间。
回来后,孩子伸手拿餐桌上的酱油瓶子:“别动!打烂了你赔吗?”小男孩瞄瞄自己的妈妈,瞄瞄隔壁饭桌上的小朋友,有位小朋友正往自己的碟子上倒酱油呢。但小男孩没说一句话。
饭菜送到后,孩子拿起筷子夹青菜,没夹紧,一根长长的青菜掉在了饭桌上。这时妈妈又骂:“为什么浪费食物?你知道一斤青菜多少钱吗?”
小男孩埋头吃米饭,吃得有些急,妈妈又开骂:“吃得这么急干什么?好像我不给你吃一样!”
这位妈妈从进门就一直骂一直骂,坐在他们对面的我,明显能感受到小男孩身上的巨大压抑。当他们离开时,我看着母子俩的背影,突然发现小男孩小小年纪驮着背、慢吞吞地跟在妈妈身后,就像一位沧桑的小老头。
▷父母“习惯性”批评孩子的危害?别怪孩子躲远远的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被父母习惯性地批评对待,“你这里不行,那里有错”,“你怎么总那样”,“你能不能让爸妈省心”……父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伤害。
在这种伤害下,父母会养出两种孩子:一种将是孩子失去了做事的积极性,还会畏手畏脚,胆小怯懦;另一种是压抑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习惯性批评充满怨恨却又不敢反抗,未来一有机会便可能会做出报复性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对方即使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孩子会在父母习惯性批评的压力下,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动力,继而变得自我压抑或自我放弃。
我有一位同学,上大学时节假日甚至寒假暑假从不回家。在一次班会上,他眼含泪水地说起自己的理由,他最后的一句总结让很多类似经历的同学流下眼泪,他说:“不要被父母习惯性批评扼杀人生的活力,我们需要勇敢地逃离这样的牢笼……”后来我在饭堂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是这样“训”他的:
“你不要做兼职,难道做兼职能活一辈子?”
“你那个头发要剪,不要像个混混似的!”
“别学什么舞蹈,学英语,跳舞不能当饭吃”……
最后他丢掉了碗筷,留下一脸尴尬的父亲。
后来听说他毕业后去了遥远的北方,一个离家几千公里远的小城,他的父母常常哭诉说他不孝顺。
▷别急着批评,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从人的大脑运作机制解释,“急着批评”,其实是人的情绪脑在起作用,父母因为情绪而第一时间张嘴批评孩子,这样的语言是带伤害性的,因为缺乏理性思考。
倘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正确或不良行为时,父母虽然有情绪或有反对意见,但如果能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结果会大不一样。因为父母给孩子机会自我解释的过程,其实是在刺激父母的理智脑,帮助父母思考和调整情绪。所以聪明的父母不会急着批评孩子,而是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这一步骤下来,不仅有助于父母的情绪调整,帮助父母做好理智的应对,孩子也因此受益。
记得很久以前,我跟儿子逛超市。
“妈妈,我想买芝士块!”儿子突然停下来跟我说。
我脑袋中的自动模式立即启动,我对他说“不行!”
儿子不再说话,继续往前走。
在后面推着购物车的我,看着前面人群中走动的小小背影和毛茸茸的大脑袋,有个念头一闪而过:“我为什么说‘不行’呢?”想到这里时,连我自己也愕然——我没有理由地否定了孩子的要求。
我内疚地把毛茸茸大脑袋叫住了:“跟妈妈说说,你为什么想买芝士块?”他的表情有些意外。
我继续说:“如果理由合适,妈妈是可以给你买的!”
他惊喜极了,嘴巴滔滔不绝,就像决堤的坝:“妈妈,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在吃,他们说吃了可以长高。我觉得我也可以长高,你知道的,我比他们矮一些,妈妈你不也希望我长高吗……”
我说:“理由合适,可以买!”
听到我同意,他就高高兴兴地拿了一袋芝士块放进了购物车里。
我松了一口气,就像一个侩子手及时丢掉了砍刀。
回家后,他对“自己争取来的”芝士块很珍惜,不仅做了食用计划——每天吃一块,还小心翼翼地把芝士块放进了冰箱里,就像珍藏心爱的宝贝。
所以,请父母们放下习惯性批评吧!习惯性批评对孩子有害无益;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能帮助自己成为更理智的父母。
育儿是一场修行,庆幸你我已经在路上。
关键字:“习惯性”批评、幼儿心理、亲子沟通、家庭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学习国外心理学家们知识,分享科学、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