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准备阅读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先来了解一下毛姆和这本书。
毛姆出生于1874年,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曾以相貌出众而闻名一方。他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后被送到英国的叔叔家抚养,而叔叔是个自私冷漠的牧师,毛姆在家里过着压抑、刻板的生活,这让他的性格闭塞、害羞,再加上他矮小的身材和口吃的毛病,进入学校后常遭到同学的欺凌。
1892年初,毛姆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哲学,以及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戏剧流派,这为他后来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他同年返回英国后,在会计事务所担任实习生,后又进入圣托马斯医院学医。五年学医生涯,让他了解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见识到了现实的苦难,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得他看待问题更加入木三分。
在23岁时,毛姆弃医从文,他思想清醒而现实,善于把最令人难以面对的阴暗一面剖析出来展现给世人。他的这种做法,跟当时大多数的作家对待苦难和底层人民是不同的,毛姆认为苦难和贫困百害而无一利,只能使人堕落而不能促人高尚。
毛姆本人其貌不扬,身材矮胖还口吃,这极大地影响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视角。他对自己身体的自卑,让他很喜欢把自己想象成身体健全、优秀杰出的佼佼者。
人们大多认为《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的身上处处反映出毛姆的影子:比如,菲利普天生跛脚,而毛姆后天口吃毛;毛姆有三个哥哥,菲利普是独子;毛姆的父亲是一位律师,菲利普的父亲则是小有名气的医生,医生和律师都是当时有声望、受尊敬的职业;毛姆少年读书的地方是坎特伯雷,在书中也刻意虚构成特坎伯雷。小说里这些细节和情节的微妙处理让人觉得作者就要让菲利普成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物,但是,他们的故事又相互缠绕,彼此脱离不开。
毛姆在写作小说之前,在戏剧创作中很成功,那时候,他过往的那些心酸回忆不断在不脑海中上演,他产生了把那些地狱般的噩梦和痛苦都写下来,痛快地倾泻出来的想法,这就是《人性的枷锁》这本书的创作动机。
小说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经历,揭示出人活着都要面对来自感情、宗教、人性和现实的各种加锁,这是生命的本来面貌。
小说创作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正经历严重、尖锐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人们的思想也正经历着一场荡涤,菲利普的悲剧命运,跟他所处的时代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他始终不屈服,不抱怨,做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这种生活态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很正能量。
不过,小说并没有就此表现出一种乐观,相反,作者通过主人公表达出人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生活也是没什么目的观点,可是,即便是这样,也要不负自己,勇于尝试和探索。
毛姆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无论什么样的图案都会随着你的死亡而消失。
因为还没有阅读,只是看了书中序言和出版说明,目前只了解这么多,以后阅读随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