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未见面的同学远道而来 ,再聚首时格外兴奋,少不了把酒言欢,在推杯换盏中流露真性情。
东道主是国企的高层,在座作陪的有机关干部,有个体老板 ,有我等普通上班一族,也有下岗赋闲在家者。
东道主身经百战,表现得果然可圈可点,可谓滴水不漏。
先敬酒远道而来的同学,然后依次是机关干部和个体老板,接下来就是普通一族。
说辞也是周到与客气兼容,顺应各人的身份和职业。
我可以肯定,这年头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圆滑与市侩,尤其是同学私下聚会的场合,大多数认为自己够真诚,甚至希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也可以认为,东道主这一番周到,肯定是他本色出演,这并非是说东道主骨子里就是个圆滑的人,而是说贫家子弟的他一步步从车间工人走到高层的位置,除了自身技术,官场特有的圆融与润滑断然是少不了的。
除了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品行,而对官场之道一窍不通,或者说依照自己的个性我行我素,却能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一步一个台阶,那是电视剧里的场景,现实生活不是说绝对没有,难!
东道主敬完酒,个体老板站起来敬远道而来的同学,他先停顿了一下,问怎么称呼,是“刘总,还是刘某某?”
我快人快语,大着嗓门说,同学嘛,直呼其名比较亲切。
个体老板于是一个一个直呼其名,轮到我敬酒,也是如此,大喇喇喊人名字。
当时没觉得什么,事后想一想,我这人反应迟钝,确实有些不妥。
因为送走外地同学之后,东道主跟我和机关干部的同学推心置腹地说,那个下岗的同学太木讷,情商太低,怪不得几十年没长进。他应该主动地递水与倒酒,这样的场合一点眼头见识没有,不应该让东道主亲自动手倒酒递烟。
我相信这不是东道主在秀自己的位置,和上面一样,是他的本色出演,确实,对于一个侵淫官场多年的人,有些做法与观念已深入人的头脑。
我当即反对,我说这也许就是那个同学的可爱之处呢。在有钱有地位的同学面前,没有点头哈腰,没有小心翼翼地讨好,而是言谈举止若若大方。满足于自己平民简单的生活,就是没出息?不当官不发财的人,何错之有?
咂摸着东道主同学的话,对照我自己,在酒桌上的表现颇有些自以为是。
譬如,我建议直呼其名时,当时东道主同学和机关干部的同学,都沉默着不发一言,轮到他们之间互相敬酒时,就是“王总”和“赵处”,显然,他们没有放下。
当然,他们没有放下,并不是认定他们圆滑与油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没有对错,自己认可就好。
譬如,我敬酒时,先是举杯欢迎远道而来的同学,然后依次按座位一个一个来,而不是根据官位分先后。
这一点,我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还会这样,只要是纯粹的同学聚会,我还会直呼其名,还是不按官位分先后。
当然,离开私下的聚会,我会尊称每一个人“王总”、“赵处”与“李局”。
日复以夜,每个人都在改变。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大多情况下,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或者说这是相当程度的不切实际。
青葱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两鬓霜,几十年的岁月,沧海都变成了桑田,何况凡体肉胎?
公众号我是九爷写到:长大的人都挂在一条鄙视链上,会一边受伤一边施暴,会半边舔狗半边开屏,会明晃晃地拜高踩低,会理直气壮地双标,会趋利避害,会随时修改原则,会自学分层,会两副面孔,会庸俗势利。会变得特别不是东西还死不承认,会失去悲悯和同理还意识不清,会看透一切继续我行我素。
如果这样,变得面目皆非,让人无法相认,那曾经的同窗之谊大可一笔勾销了。
因为处于鄙视链的底端,是劳苦大众,是绝大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