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是时候了解大自然了
第05章 玻璃人,来自血友病的"咒语"

第05章 玻璃人,来自血友病的"咒语"

作者: 珜守約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15:46 被阅读478次
    基因,人体微观世界执行者 作者:珜守约

           说起血友病,可能有些人不陌生,或者至少是听过这个病的名字。虽然它也是个罕见病,却相对的“知名”一些,尤其是2017年,出了一件互联网历史上有名的丑闻“百度血友病吧”事件,当时有个吧主“蚂蚁菜”,在知乎平台上公开了贴吧的不正常商业行为:原来的吧主突然被撤换,而新出现的吧主,却大肆的删除吧内的帖子,包括很多精品贴,这些精品贴对病友的帮助很大。

           事件在经过3天的发酵之后,百度倒卖贴吧的行为成为众矢之的,被形容为“互联网时代贴满老军医小广告的电线杆”,可以说是很贴切了。血友病,这个全国只有十万患者的罕见病,也因为这样一个契机,前所未有的登上了互联网热搜。

    血友病的记载

           血友病,是一种因为体内缺失凝血因子,而导致流血不止的遗传性疾病。关于它的最早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100年。

           当时有位犹太教的族长拉比·朱达,记录了一种状况,如果哥哥因为包皮切除出现流血不止死亡(男婴的包皮环切是犹太教的宗教仪式),他的兄弟可以免去这种手术。这个描述很像血友病,拉比·朱达肯定不知道血友病的发病机制,不过却很幸运的给出了正确的做法。这是因为,如果是男婴是血友病的患者,他的亲兄弟也会有50%的概率是血友病患者,这种情况下还要行割礼,很大的可能会再出现死亡悲剧。

           1803 年,费城医师约翰 · 康拉德奥托首先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一种出血性疾病,实际是血友病。他在文中提到,该病主要影响男性,这篇文章推动了其他医生对血友病的研究,对血友病的了解多了起来,也逐渐有更多人知道血友病,并称血友病为“贵族病”。为什么血友病会被称为“贵族病”呢?

           因为这种病在欧洲皇室中非常常见,而它的根源,源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她是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那个时期的欧洲,皇室之间会彼此联姻,这样既保证了贵族血统的纯正,同时达到了政治目的,却也埋下了“诅咒”。

    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图片

            由于维多利亚女王所处的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代,占据着欧洲的主动权,再加上欧洲皇室之间的联姻政策,导致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血缘关系,人们也因此称维多利亚女王是“欧洲老祖母”。然而,这一切只是悲剧的开始,“咒语”也自维多利亚女王开始扩散,通过自己的后代,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还间接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如果不去研究血友病的家族史,也许谁也不会以为是维多利亚女王在无意中推翻了沙皇,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送上了俄国的政治舞台。但在历史上,就发生了这样奇怪的事情,在《疾病改变历史》一书中,作者卡特赖特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血友病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关系。

            简单来说,维多利亚女王有个外孙女,和她一样,也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嫁给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生下了皇储阿列克赛。很不幸,阿列克赛是血友病的患者,当时没有什么好的止血办法,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因为磕碰而流血不止死亡,俄国的皇位就会后继无人。正好当时有个叫拉斯普京的神棍,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缓解了阿列克赛的病情,自此取得俄皇的信任,但对沙皇施加的恶劣影响也越来越大,最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罗曼诺夫王朝因此覆灭。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皇储阿列克赛成了关键,将维多利亚女王与沙皇的命运间接地连到一起,但是更具悲剧色彩的是,他的遗骸一直没有找到。这种巧合,如果了解血友病的机制,就会知道,这不过是无意中的一种必然。那么,血友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需要从受伤止血说起。我们的血管在出现损伤之后,会有三个过程来止血:

            ①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向受损区域;

            ②血小板堆积,快速流向创伤处;

            ③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止住流血。

            过程②和③都需要凝血因子参与。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一旦血管受到损伤,就会释放出信号,激活凝血因子。从凝血因子Ⅰ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的传递下去,最终让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一起,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来止血。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再加上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注:没有凝血因子Ⅵ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包含所有凝血因子,可以发挥凝血级联反应,中止流血。但在血友病患者体内,缺少凝血因子VIII或IX,凝血级联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导致流血不止,引发生命危险。

    血友病男孩通过静脉注射(也被称为输注)接收凝血因子。图片源于Neil Savage. (2014) Stretching time. Nature, 515:s162-s164. 


    血友病现状

            血友病根据轻重,可以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患者数量有所差异,身体功能表现的也有所不同。(数据翻译自National Hemophilia Foundation 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

            重度血友病患者,约占60%,体内只有不到正常人1%左右的凝血因子,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平均确诊年龄为1个月。

            中度血友病患者,约占15%,体内只有正常人1-5%左右的凝血因子。他们会在受伤后出血,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出血风险,平均确诊年龄为8个月。

            轻度血友病患者,约占25%,体内大概有正常人6-30%左右的凝血因子。他们通常会在严重受伤、手术、拔牙时导致血流不止,而且往往到成年时才发病,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确诊。女性轻度血友病往往月经多 ,也可能会产后出血。


    血友病的影响基因

           血友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虽然致病基因是由父母传给孩子的,但是也有约 1 / 3 的情况下引起的自发突变的基因。血友病会分为A、B、C三种亚型,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导致,常见的为A、B两种亚型。(注:本部分基因功能的介绍,整理自研究文献)

           血友病A型:是由X染色体上的F8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VIII缺陷所引发的疾病,约占血友病的80%~85%。为X-连锁隐性遗传。

           影响基因介绍:F8基因全长186000个碱基,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F8基因不仅结构庞大,而且导致血友病A型的基因突变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由F8基因的22号内含子倒位突变,这种突变导致凝血因子VIII比正常人体内少很多,是45%-50%重型血友病A型患者的致病突变。约有15%带点突变的先证者(指在对某个遗传性状进行家系调查时,其家系中第一个被确诊的那个人)不具有家族史,是由denovo突变(即新发突变)引起,可通过生育将致病突变传给下一代。F8基因的1号内含子突变是另一种常见突变,约65%是单个碱基的突变,是约5%的重型血友病A型患者的致病突变。

           血友病B型:是由X染色体上的F9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IX缺陷所致引发的疾病,约占血友病的15~20%。为X-连锁隐性遗传。

           影响基因介绍:F9基因片段较小,相对于F8基因而言,结构较为简单,长约为34000个碱基,含有8个外显子,最长的外显子仅为1935个碱基。F9基因突变包括缺失、插入和点突变,其中,约80%为单个碱基突变,会导致凝血因子IX比正常人体内少很多。这类患者中,约50%的男性是denovo突变,女性患者较为罕见,其中约70%的患者有家族史,30%为denovo突变,可通过生育将致病突变传给下一代。

           血友病C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Ⅺ缺陷所致引发的疾病,又称PTA缺乏症。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更为罕见,不做过多的介绍。


    X-连锁隐性遗传携带者

           我在《第03章 挚爱·梵高,精神世界的真相》提到过,人体的基因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对于某些疾病的控制基因,如果坏掉一个,另外一个基因还正常,那么就不会发病,血友病就是如此。但不同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特征,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女患病的风险不同。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即使一条X染色体上是致病基因,如果另一条X染色体上是正常基因,那么情况就还好,她们身体正常,不是血友病患者,但是却是血友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就像维多利亚女王。但男性因为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且只会来自于母亲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一旦遗传到了一条有问题的X染色体,就只能是血友病患者。注:如果此处知识背景看不懂,请参考高中生物书。

           举例说明:

           一个身体正常的女性,但是F8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她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下来的下一代中,男孩有50%的概率遗传到突变的F8基因;而由于女孩的一条X染色体必然是来自父亲,父亲是正常的,那么女儿至少是有一个正常的F8基因,因此没有患病风险,但是也要注意,女儿却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50%的概率)。所以说,如果一个女性知道自己是携带者,那她当然是生女孩比生男孩好。

           如果是一个男性血友病患者,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性结婚,应该如何选择下一代呢?答案是建议生男孩,但女孩也不会是血友病患者。前面说过,男性的X染色体只来自于母亲,那么男孩一定都正常。而女孩的一条X染色体必然来自于父亲,那么那肯定会有致病基因,100%是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父亲正常,母亲是携带者。下一代最好是选择生育女孩 父亲患病,母亲正常。下一代最好选择生育男孩

           了解完血友病后再想想,有时候虽说生男生女是平等的,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但是碰到血友病这类特殊情况,还是需要考虑下一代的性别。血友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已经在2018年5月11日,进了国内《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它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但是根据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的统计显示:即便是有家族病史的患儿,在初次出现症状的时候即被诊断的概率也仅1/4。

            为什么一个如此明确的基因病,诊断率如此低?主要原因有两点:

            ① 早期人们对血友病的不了解。很多女性婚前并不知道是不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也是婚检的缺陷,毕竟有一部分轻型血友病患者,成年以后才可能发病,如果不做有效的婚检,很难知道自己与血友病致病基因的关系。

            ② 基因诊断应用上的不成熟。即便是F8、F9两种致病基因,也包括很多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即使只对这两个基因的全长进行检测,由于早期的检测手段不成熟,价格也昂贵,可能也是造成该病难以具体诊断的原因,毕竟就算医生根据表征判断出来是血友病,也需要知道具体缺乏那种凝血因子,才能针对性的治疗。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的血友病患者,因为医疗费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血友病的这些人,他们目前最主要的治疗办法是定期注射凝血因子,尤其是在确诊为血友病之后,需要一直定期的注射凝血因子。在血友病吧曾经看到有个人分享,他吃饭把舌头咬了,只是豌豆大小的伤口,但是流血半个多月,最后花了4000多块钱,用了十多支因子才把血止住,这放到普通人身上很难想象,也因此,重型血友病患者也会被人称作不能蹦跳的“玻璃娃娃”,上学对这些孩子来说,并不安全。

            此外,由于注射用的凝血因子,一般比较难购买,医院也可能存在临时没有储备的情况,如果在特殊情况下,恰好备用的不足,那么这些患者也可以在贴吧里进行求助,相互之间会进行支援,以后买到手了再还。恶不分大小,在某商业公司没有进行贴吧倒卖之前,血友病吧对这些患者来说,是紧急关头能救命的地方,尽管它是虚拟的,意义和价值却难以衡量。

            回头重新审视“血友病吧事件”,我想读者们不仅仅应该关注血友病的科普,更应该警醒,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它都可能会成为普通人的重要信息来源,就像以前的电视、广播一样,不论是我们,还是这些商业公司,都需要保持清醒。尤其是商业公司,稍有不慎,也许影响的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的选择。

            希望以后会更好,不论是婚检、还是基因检测,应当成为像检测血型一样普遍,也希望有更长效、更便宜的凝血因子问世,帮助这些“玻璃人”患者活的不再心惊胆战。

    血友病相关的历史

           在对血友病的认识和研发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和其他的科研进展一样,有过不少的曲折坎坷,并非一帆风顺。以下是我在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会的网页上,翻译的一些关键性历史进展。

    TIMELINE :

    1828年,术语 “haemorrhaphilia” 第一次使用,后来简称 “血友病”

    1923年,出现了第一例血浆替代治疗

    1952年,研究者描述了现在称为因子 IX 的凝血蛋白

    1955年,首次通过血浆的方式输入因子 VIII 

    1964年,Dr.JudithGrahamPool发现冷沉淀(指血浆冷沉淀中含有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可治疗缺乏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而出血不止的患者)

    1977年,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可用于治疗轻型血友病患者

    1982年,美国 CDC 报道了第一例艾滋病例血友病

    1985年,出现了首批灭活因子浓缩物(不灭活可能会引起病原体的传播感染)

    1992年,FDA批准第一个重组凝血因子III产品

    1995年,“预防性治疗”成为标准(预防性治疗:是在血友病患者一旦确诊之后,就开始输注凝血因子,可能每周输注两次到三次,根据血友病严重程度而定。避免出血、关节损伤的发生,所以预防治疗非常重要)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重组凝血因子IX 产品

    1998年,第一个人类基因治疗试验开始

    2000年,FDA批准首批不含人或动物血浆衍生物的重组因子产品

    2009年,FDA批准RiaSTAP治疗因子用于I缺乏症

    2011年,FDA批准Corifact治疗因子用于XIII缺乏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血友病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患者们的预期寿命,从1920年的11.4岁,到现在可以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长效、多效的治疗因子出现,那时候,这些“玻璃人”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生活,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参考文献:

    [1] 勿明.哈布斯堡遗传毁灭的家族.出版源《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 2009 (6)

    [2] 卡特赖特.疾病改变历史 出版源《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4

    [3] 王学锋 ,王鸿利. 不断完善血友病的基因诊断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08 , 31 (1) :6-8

    [4] M Franchini , PM Mannucci.The history of hemophilia[J].Seminars in Thrombosis & Hemostasis , 2014 , 40 (05) :571-576

    [5] KA High.The history of hemophilia[J].Nature Medicine, 2011 , 17 (12) :1545

    [6] 杨林花, 郭艳丽, 郭志萍. 应用遗传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血友病A家系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03):38-40

    [7] Neil Savage. (2014) Stretching time. Nature, 515:s162-s164.      

    [8] 蒋雪纹,韦红英,刘壮. 10例血友病B患者凝血因子Ⅸ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 (3) :259-261


    原创作品,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有事联系,请发Email:1929917766@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罗伯特_清崎:把血友病研究的很透彻,大赞
        珜守約:是前人的研究,我只是个科普“搬运工”
      • 804d6fa8b950:预防性治疗,长期下去,花费不低
        珜守約:是的,还有很多人会自己学会注射,都是为了省点钱……
      • f37f24a42953:内容很详细,很丰富,可以分两章了。
        珜守約:@7788321 😀
      • 珜守約:整理了很久,终于觉得这一篇文章已经有了它的价值。包括翻墙,下载nature,快速阅读~我nature的那张图,看着图里的那些人虽然是玻璃娃娃,却乐观向上,真的真的好,希望长效因子不贵而且快点出现~

      本文标题:第05章 玻璃人,来自血友病的"咒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sv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