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婆山是萌渚岭支脉,横跨桂湘粤三省交界,最高峰1730米。游历过几次姑婆山,真正登顶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我们那届初中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后,久不见面的同学们自从聚了会,大群顿时热闹起来,趁着聚会的新鲜余劲,有人提议搞个秋游,目标:登顶姑婆山。
为了这个目标,突击去夜行了几次,给腿打底。一个晚上走半个钟左右,仍对登山心没有底气。且不管它,凭着在老家干了近二十年的农活,相信自己底子还在。
约定的登山日如期而至,二十几个同学,带了干粮和水,轻装出发。
坐了导览车到了第一个景点,就开始步行而上。
深秋的山,一如夏季的葱郁,绿树藤条纵横交错,不时密林间,会窜出一只鸟来,鸣唱着高飞了去;也会突兀出叫不出名称的树,且叶已落尽,只剩下一树花儿依然灿烂着。上山的路是人工斧凿过的,拾级而上,还未到半山,原本的大部队早已散落成几个小队,进度参差。还好,我一直跟着同班的体育生德哥,保持在第一梯队。
过翠竹岭,就是一片开阔地。一片低低的黄草上,长着一簇一簇的杜鹃,只可惜是秋天,叶儿零落,像一丛丛珊瑚。

高峰在望,蓝天白云下,她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这片开阔地上有个观景亭,我们进去歇烟的间隙,一个同学拿出了自泡的万寿果酒在摇晃,闻香知味,一堆同学纷纷把吃的往他那汇聚。亭外是个如桌的圆石,大伙刚开始还扭捏谦让,小抿之后,或坐或站,围石品起了登顶前的壮行酒来。
目测了,尚有少部份人没跟上。
登顶的路又窄又陡,山边的石头经风历雨,嶙峋苍劲,呈70度左右的石梯,向山上伸延。脚开始有些发颤,只好让扶栏杆的手,去分担些力。体育生问我行不行?我点点头,挥挥手让他先上。
路在转弯,走得快的,已把我落在后边。抬头望天,白云也似沉沉压来,喘息间,真想变成半山腰那只轻快的鸟儿,一身健羽任由翱翔。听着先头部队唱凯,我一手扶着冷冷的铁栏,一手拄着拐杖,两腿沉如灌铅,心有余而力不足。最令人狼狈的是,小腿竟不合适宜地抽筋起来。好在,这时已是我独自一人,及腰的竹树,掩护了我的冏态。解下背包,取出活络油往小腿招呼……
明明是最后几百步阶梯,越接近成功,就越艰辛。好不容易上到山顶,见同学们或坐或卧,大多在往腿上搓擦着药酒或活络油,也如我一般的痛苦经历。
在山顶逗留了近一个小时,最后的同学才赶到,为此次爬山而特制的校旗,在秋风中猎猎飘扬。
上山艰难,下山不易。下山时连体育生也抽筋了。等回到姑婆山公园门口,这一上一下耗了九个多钟头,还不连逗留的时间。
此后的两天,走路、下蹲都变形,不得不小心翼翼,办公室小姑娘好奇地问:叔您怎么了?

第二年五月初,听说姑婆山顶的杜鹃花开正盛,同班的几个同学吵着想去,于是成行。
有了上次的教训,活络油自然备足。上到开阔地时,路两边的花儿像火簇一般,这边一丛,那边一片。大家纷纷用手机拍下山野的春色。
远山是大雾,风一吹,雾气像流云从高坡向下滑流,往斜谷徜徉,曼妙轻舞。爱美者把脸埋进花丛,埋进无边的春光中。

有人说,别流连太久,山上的风景才更美,于是向峰顶进发。此时发现,峭壁悬崖边,冷不丁冒出一丛花的精魂,孤标傲立;那边巨石旁,烘托出一片红,绝代芳华;从高往低处看,一条山脊的花儿,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如红龙盘蜒于仙山神境,烟波浩渺。
此次登顶很轻松,带来的备用药用不上。山顶是一片平整的石排,四周是密密匝匝的细叶竹,竹叶经雾气浸润,青翠欲滴。
其实,姑婆山的四时景色分明,雪景更是一绝。一定要找机会,去领略姑婆山的别样风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