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女性》
作者:玛丽莲·弗伦奇
玛丽莲·弗伦奇写下这本《醒来的女性》,号称“小说版《第二性》”,其实更像是她的自传。里面几位主要的女性角色,都或多或少重现了她本人的经历:从小就极为聪慧;大学时结婚,承担家务和开销,以便支援丈夫求学;结束了十多年的婚姻,考入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女儿遭遇强奸,诉讼艰难……
你一定在生活中听过这样的故事:
她被强奸,大家认为是她犯贱,因为她平时就穿着暴露。
她遭到家暴,长辈觉得是她做错了事,惹怒了丈夫。
她与男友亲热,男友不肯带套,意外怀孕却成了她的责任。
她被丈夫背叛,大家都劝她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孩子还小。
当然,还有更加琐碎的片段:
她与丈夫一样筋疲力尽地下班,却要承担全部家务。
她年纪大了怕丈夫嫌弃,忍着痛冒风险去隆胸整容。
她取得成就,反而被丈夫冷嘲热讽。
她生了孩子,一切照料都是她的事,丈夫只在有空的时候逗一逗。
她离了婚,父母觉得抬不起头,尽管过错在男方。
她不想要的时候,也必须配合丈夫;她想要的时候,丈夫有权拒绝。
.......
这些在《醒来的女性》里全部都有,通过几个女性的生活来抨击70年代的女性现况。
我们用的米拉的生活来说,米拉幼小活泼机灵,充满好奇心,却被关在家里。上学的时候刚发下来的书。一天就把它给学完了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十岁的她明艳动人,喜欢交朋友。其他人就觉得她是“荡妇”。曾经差一点还被轮奸,里面还有几个是她认识的。只因为她独自去酒吧跳舞,没有朋友一起,别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她是一个随便的人。虽然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可是精神上受到了重创。她还是“堕落”,开始认为她会受到这些遭遇是因为她没有守“规矩”,即便这个规矩是男权社会的霸王条款,她还是选择了屈服。
她选择了结婚,让男性去保护她。婚后她为了供读医的老公,开始出去打工赚钱。包揽家务,因为丈夫不肯配合避孕,导致意外怀孕,却被丈夫指责耽误他的学业,甚至怀疑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
这一切米拉都忍耐了,也将继续忍耐。生了孩子以后,她变得更忙,丈夫当然不会搭把手,因为他有更重要的职业追求。等到丈夫成为医生,经济逐渐好转,她作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全职太太,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每天的全部工作就是打理三个孩子和丈夫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打扫宽阔的房间,还要疲于应对其他中产邻居的蝇营狗苟和鸡毛蒜皮。
直到貌合神离的丈夫出轨,提出离婚,她发现自己十多年来对家庭的付出,其实一文不值。离婚后,她才想起,曾经的自己学业极为优秀,令导师刮目相看,认为她在学术上大有可为。
于是她考入哈佛,认识了一帮思想开放、极为聪明的朋友们,其中更有几个女性,成了她的挚友和精神导师;三个长大的孩子与她关系好转,慢慢变得亲密;她甚至在四十岁的年纪遇到真爱,对方是比她小六岁的极富魅力的男子,爱她敬她,三观相符、精神共鸣、性爱和谐……
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是圆满结局,可以提炼主旨了:看!她这样的新时代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人到中年学业爱情双丰收,堪称人生赢家。
然而,比没有觉醒更可怕的是,醒来之后,仍是孤独。
她已经比身边的主妇们往前迈了一大步,而身为女性的困境和肩上的枷锁,并没有消失,古老的桥段还在继续上演着:
男性掌握着最高学府的学术霸权,仿佛女同学会随时流下经血,污染他们神圣的知识殿堂。男导师与女学生为了复印机的优先使用权大打出手,甚至撕毁了她马上要交的论文。聪明而优秀的大一新生遭到黑人强奸,维权过程受尽愚弄和嘲讽,让她的母亲从坚持人种性别平等的平权者,变成了视所有男人为仇敌的激进主义者。
最令人遗憾的,是米拉视为真爱的男友,在得到去非洲工作的珍贵机会后,理所当然地想要米拉牺牲学业,跟随他去非洲结婚生子,而米拉大概只能在当地找一份文员的工作,主要的精力还是带孩子做家务。
男权,仍是大写的男权。无处不在,无处不可怖。
既然醒来之后,仍是孤独,那为什么还要醒来呢?
很抱歉,我没有答案。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任何一本书也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