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拉丽莎曾说过,孤独就是疯狂。
2.有时,别人害怕你也是对你的一种尊重,而女性却连这样的尊重也得不到。
3.人性本非恶,完美即死亡,生活比秩序重要,适度的混乱对心灵有益。最重要的是,这些才是生活本相。
4.生存,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感官和心灵变得麻木,需要耐心去等待,却不必弄清你究竟在等待什么。
5.生平第一次,她觉得女人很伟大。在她们的伟大面前,所有的战士和统治者的功绩都变成了浮夸的自我膨胀,甚至使诗人和画家看起来就像任性的孩子,上蹿下跳地嚷嚷着:看看我,妈!她们的痛苦,她们的问题,与整体的和谐相比,就变成了次要的。
6.从婴儿孕育的那一天起,她们就将把自己的愿望搁置一边,就像一朵被碾碎的花。
7.告诉女人她们因为放弃了自我所以很伟大,就相当于鼓励她们继续这样做。
8.好像在本质上,男女是相互讨厌和害怕的。女人把男人看作压迫者,暴力狂和有着超级力量,需要以智取胜的敌人。而男人则把女人看作破坏者和一脸威胁地扯着锁链的奴隶,不断提醒他们,走着瞧吧,只要她们想,就能往食物里投毒。
9.她们早已习惯了那些未曾言明的,未经深思的压迫。她们没有选择地自动适应了自己的生活。她们没有行动的自由(孩子是比劳改农场更有效的枷锁)。连大便和四季豆都能接受,此时的她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0.因为孤独并非渴望陪伴,而是渴望友善。友善是指人们能看到你的本性,那就意味着他们要有足够的智慧,敏锐和耐心,还意味着他们能接受你,因为我们看不到我们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们抹杀它,我们迅速把它塞进装着陈规陋习的盒子里。我们不会去看那些可以动摇我们精心建立起来的精神秩序的东西。
米拉:
幼年时通过观察和读书有了自我意识,不屑与同龄人为伍。害怕丢失自己的权利。在经历过第一任男友后,悲哀地发现,社会上女人只有靠男人保护,才能不受外界伤害。
为了不重蹈其他主妇的生活,她勉强自己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意外怀孕后,生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依托。但这时她已经变成了自己当初最不想变成的人--一个困于家务而失去了自我的家庭主妇。日复一日的生活渐渐让她麻木和适应,恍惚间她甚至认为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只有看到玛莎的生活才会对她有所触动,让她想起学校里的快乐生活。
当曾经圈子里的朋友一个个遭难,而没有丈夫的肯定她连伸出援手都做不到。这时她深深地意识到之前所谓的平等都是假象,男女从来就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从属关系。男人遇难可以撒手逃避,让女人来收拾烂摊子。女人所做的一切事情全是男人默许的,而非决定于她的个人意志。
诺姆:
他爱米拉的独立,因为他自己很懦弱,并不是一个能够坚持自己的人。结婚后,他又不断扼杀米拉的独立性,恐吓她外面的世界有多不美好。
孩子出生后,他便认为米拉就是他的了,不再会离开他,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把不好的情绪撒在亲密的人身上,因为他知道米拉会默默承受。
阿黛尔:
她聪明,独立,从小就想当一名家庭主妇,但又会抱怨婚后的生活。她渴望从上帝那里获得解脱,但多年来上帝都没有回应让她无奈。她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和心思去教育好孩子,但过多的数量磨掉了她的耐心,让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孩子轻声细语地讲道理。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孩子,我想她会是一个好妈妈。
娜塔莉:
从她和妈妈的关系来看,她从长大起就被妈妈厌恶,所以她尽量保持自己还是个孩子,以为只要自己还是孩子,就不会被抛弃,就能收获爱。在她和保罗的关系里也体现了这一点,他们之间的情趣是建立在她扮演女儿,保罗扮演爸爸之上的。但当她有了孩子,成为了母亲,她就不能不长大了。但她并不知道如何面对成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烦人的孩子们,有冷落她的丈夫。当她在丈夫身上得不到爱时,就用通奸,发酒疯的方式向外界发出信号,她渴求爱。
玛莎: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米拉形容她"她打破了所有规则,却不会受到惩罚。"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不随外物所动。她敢于在所有人都认为乔治懦弱又好色时支持他,在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时畅言上法学院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