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女性》

作者: 白墨安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0:36 被阅读31次

除了相夫教子,女性的生活还有什么可能?不结婚会怎样?在中年时离婚再次进入校园会发生什么?同性恋女性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在本文中,我主要选取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人来讲。


01 米拉的生活

个人角色从诺姆的妻子,两个孩子的妈妈转变为到40多岁时剑桥和哈佛的学生。个人情感上,从长达十几年的人妻到离婚后的单身,再到和本的恋爱,最后却因为不愿放弃学业和结婚生子而分手,再次单身。

个人生活状态:保姆一样的生活,安全却乏味——自我意识觉醒,有了截然不同的朋友圈,独立又多彩,没有爱情有些寂寞——爱情事业双丰收——不想要再次被奴役,选择了事业放弃了爱情,充实而又孤独,怅然若失。

社交朋友圈的变化:作为家庭主妇时,身边的人讨论着出轨和家长里短——离婚后,进入剑桥进修,形成的小团体讨论的内容从小我渐渐走向大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尽管米拉因为不愿结婚生子和本分道扬镳,在本结婚后,她独自一人,说不上快乐,充实又平静,可能偶尔有些孤独。

她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开门或者关门都不重要,最终你还是被困在盒子里。我无从探知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有什么客观上的不同。我所能看见的,只是幸福水平的不同,说是这么说,我也不很确定。如果叔本华所言不虚,那么,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意味着没有痛苦,正如我的一位叔叔所言,人只有在死亡和烂醉时才不会感到痛苦。’

看完之后觉得怅然若失,米拉拒绝和本结婚生子,好像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变得多么不同寻常,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想来,人生的每个路口都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如果真要纠结意义,可能人生的意义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试想,如果米拉最后答应了和本结婚生子,那她会再次成为离婚前的家庭主妇,她所做的这些努力全都白费了。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也许她只是不愿让自己所有的心血都付诸东流。


02  思想独立,自由,在前期为政治和战争而奔走,后因女儿被强奸开始为女性权利抗争的瓦尔。

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克丽丝,瓦尔和克丽丝相依为命,过得很幸福。克丽丝被强奸而施暴者却因为男权主义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瓦尔变得激进又狂热。最后在为一个妇女被强奸却被判刑的案件游行抗争中被枪击爆炸。

瓦尔代表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蔑视男性,且充满仇恨,但是最终走向了死亡。瓦尔可以看作是为争取女性权利而流血牺牲的先驱者和勇士。

瓦尔和米拉的小团体,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与男权社会做斗争。瓦尔选择了激进的方式,通过游行示威来争取女性的权利和地位。而米拉则通过自身对于世俗婚姻的抗拒,以及对个人事业的追求来表现自己的抗争。但是男权社会的根深蒂固以及女性先天生理的劣势使得这些困难重重。但无疑她们为下一代人的抗争开辟了道路。


03 慷慨,善解人意,善于倾听的女同性恋伊索

伊索和情人艾娃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艾娃为了事业去了其他的城市,她们分开了,伊索很受伤。但又很快恢复过来。凯拉和克拉丽莎都对各自的婚姻不满而去找伊索寻找安慰,最后阴差阳错,两个人都爱上了伊索。

以米拉之口为伊索发声,‘她早就放弃了对永恒之爱的追寻了。就像你必须爱上帝,因为它是你可以永远爱下去的人。那是一种可以填补需要,抚平一切伤痛,在厌倦来临时重新振奋人心的爱,它是绝对的,我说的绝对是指无论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你能成为什么人或是不能成为什么人,它都永远不会消退。我觉得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寻找它,可显然一直没找到。就算找到了——类似于母爱——也还是不够的,无法满足我们的。因为接受这样的爱令人压抑,令人顺从,却不够令人兴奋。于是我们继续追寻,继续感觉不满足,感觉世界失信于我们,甚至更糟,感觉是我们辜负了这个世界。后来,我们中有些人意识到这种爱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放弃了希望。一旦放弃了希望,我们就和别人不同了。我们无法轻易去交流它,但我们有了不同的标准。我们变得更容易满足,更容易被取悦。爱情这种罕见的东西,一旦发生了,就是一份美好的礼物,一个漂亮的玩具,或是一个奇迹,但我们不指望它将来能够保护我们逃脱未来的风险。’

米拉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自己对永恒爱情的失望以及某种程度的妥协和逃避,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也确实是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

伊索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温暖,但是她拒绝和凯拉或克拉丽莎中的任何一个在一起。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凯拉和克拉丽莎都是在对婚姻失望时去寻求伊索的慰藉,尽管她们最后都觉得离不开伊索,但是这种需要到底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还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甚至这种依恋能不能算作是爱,都值得思考。伊索的选择也可以看做是女同性恋群体对真正的爱情的追求。


04  写在最后

在1968年美国动乱的大背景下,全书达到高潮,米拉、瓦尔、克拉丽莎、凯拉以及伊索都以各自的方式为女性的权利抗争着,不论是为小我还是大他,每个人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尽管在最后的结局看来,有时候这些牺牲未必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但无疑正是这些千千万万个她们为后辈人的权利和地位平等做出了牺牲。一个石子丢进水里泛起了一圈涟漪,动作轻微地可能并未吸引太多的目光。但是无数个石子会像巨大的陨石一样引起惊涛骇浪。正是千万个这样的勇士,前赴后继,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离自由和幸福可以更近一步。

《醒来的女性》

相关文章

  • 醒来的女性

    今年对自己稍微作出了一些改变,因为往常总要求自己,一天必须看完或者写完一篇文章,导致越来越觉得是一种束缚,索性干脆...

  • 醒来的女性

    《醒来的女性》 作者:玛丽莲·弗伦奇 玛丽莲·弗伦奇写下这本《醒来的女性》,号称“小说版《第二性》”,其实更像...

  • 《醒来的女性》

    除了相夫教子,女性的生活还有什么可能?不结婚会怎样?在中年时离婚再次进入校园会发生什么?同性恋女性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 醒来的女性

    开门或者关门都不重要,最终你还是被困在了盒子里”。 门里与门外难道就是幸福与痛苦的分界点吗?《醒来的女性》其实直译...

  • 醒来的女性

    1.克拉丽莎曾说过,孤独就是疯狂。2.有时,别人害怕你也是对你的一种尊重,而女性却连这样的尊重也得不到。3.人性本...

  • 醒来的女性

    1.克拉丽莎曾说过,孤独就是疯狂。 2.有时,别人害怕你也是对你的一种尊重,而女性却连这样的尊重也得不到。 3.人...

  • 《醒来的女性

    玛丽莲·弗伦奇 本书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一部当时美国女性的生活史,也是作者玛丽莲·弗伦奇自己的故事。讲述...

  • 醒来的女性

    今天是女神节,你醒来了吗? 先祝福亲爱的你,女神节快乐哦! 今日之女性: 诚如“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脱不花所言:...

  • 醒来的女性

    作者简介:玛丽莲·弗伦奇出生于布鲁克林,是一位工程师和百货商店店员的女儿。她从小热爱写作,十岁便开始创作诗歌和短篇...

  • 《醒来的女性》:我们的女性何时能够醒来?

    玛丽莲·弗伦奇的《醒来的女性》,英文书名是“The Women’s Room”,其实直译过来是“房间里的女人”,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醒来的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uz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