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悄地进入了人与植物板块。
每到一个新板块,心魂都要提前进入一种特殊的氛围里,这种氛围的品质应与板块的内容紧密相连——老师要“成为”教的内容。
说得这么玄,人怎么可能成为教的内容?!进入,要进入!不光要走进有形的世界,还要触及背后的无形。不光要了解看得见的外在,还要深入看不见的内在。就像那首歌唱的:看不见它却在那里,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
要努力去懂得。
有句话说:努力的人儿最美。我要说:努力的老师最真。一个人努力去懂周围的一切,那份努力很打动人,很鲜活,具有生命力。这里的“懂”绝非浅浅地知道,而是要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人与植物,看到整个题目什么冒了出来?
有人,有植物,“与”就是关系。
关系说教不出来,关系要靠建立,要靠培养,要靠通过深入地了解之后由内生发出来。
植物学习,不是要学习科学的分类,那是高年级要做的事,植物学习,要从植物周围的环境开始入手,开始观察。要集中注意力去看,通过看从心里惊叹:无处不在的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如此不同!
不能把植物从自然中挖出来,然后拿进屋子里去讲。离开生长环境的植物是死亡的植物,不能拿着已经死亡的事物去讲它活着的故事。
讲植物,就要说到阳光,说到大地,当然还有空气。这一整体才是全貌,全貌的任何元素都不能缺少,都要让孩子“看”到,体会到。
有点抽象对不对?是的。所以我们走出教室,去看,去摸,去闻。我们站在落叶松林里,听着鸟叫,看着小小的针叶跳着旋转舞落在彼此的头上。阳光透过树枝晒着一张张笑脸,我们唱歌,吟诗,用手捧一掬金黄的叶子,高高举过头顶,用力甩出去,瞬间落下一场针叶雨……
随便走到一处停下来,抬头,风景如画。
路边到处都是婆婆丁,既能看到绿叶,也能看到金色的花朵,还有白色的小绒球,甚至是小小的伞兵,一览无遗。叶子边缘呈锯齿状,这个时节叶片越发靠近大地。
树荫下有蘑菇,这两天气温骤降,不知道下周还能不能看到那小身影。
趁着天气还暖,户外写生来一次。
荷花池旁边的一排柳树吧,就它们了!
暖阳下的小朋友,在认真画着画~(唱)
把所有的画摆放在一起,问答探索环节开始。哪一棵树看上去最强壮?哪一棵树岁数最大?哪一幅画里有风?哪一幅画里的阳光最灿烂?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最想停在哪棵树上?这样的探询既是彼此看见的过程,也是在练习彼此欣赏。观察,既是方法,也是能力。
植物的品质,是静,是顺其自然,是接纳,是奉献。如果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些,这个世界会不会多一些良善,少一些索取?
当然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