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了小麦的播种,灌溉,过冬,抽穗,终于快要收获了,还要再过几天就可以割小麦了。这段时间当然也是不能闲着的,趁着小麦成熟还有几天,抓紧享受这一种转瞬即逝的美食——烤小麦。这时的小麦虽然已经长大、颗粒饱满,但还是没有达到颗粒变硬的程度,这时的小麦最适合用来烤着吃了。那时,妈妈每次下午干完农活回来,手里都攥着一捆小麦,这边是我们今儿下午的零食了。火炉子早已经点着,一壶水也快要开了,发着响水声,终于,水全开了,沸腾着,溢出来的水都溅到炉火里,可这并不能扑灭旺盛的火苗,赶紧将水壶提下来,妈妈便拿着一捆小麦过来烤了。小麦攥在手里,旋转、跳跃,不停歇,火苗也在它的下面舞动着。没一会儿,麦穗头上的麦芒便被烧焦了,这时候还是不行的,还是要再烤一会儿。等到小麦散发出独特的香味的时候,提醒你:可以吃我了。这时候抽身是最好的,否则烤的太过,麦秆都烧焦了,那最终的下场就是连着麦穗一同葬身火海,即使有些幸存者,也是不能吃的了,都烤糊了。所以,不要光看起来烤小麦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一件事,其实并不容易。还好有妈妈在,妈妈是烤小麦的行家,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就经常烤小麦来吃了,你看,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哪是我们这些生瓜蛋子能够比的。我们就是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麦烤熟了,妈妈找来簸箕,将麦穗放在里面使劲用手奶碾,直到麦粒跟外面的麦壳分离,接着妈妈就用簸箕簸一下,那样二者就可以分开了。然后剩下的麦粒就可以享受了。提醒一点,因为那是的条件不好,不想现在的烧烤一样,有一层锡箔纸可以垫着,防止沾上灰,可那时烤出的小麦粒难免会沾些灰。所以要想吃它,总是不能顾忌形象的,吃完之后,嘴唇都发黑了。古语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放在这里也是非常适用的。
图片来自网络不要光顾着吃,你要考虑你收割的小麦放在哪里,现在的机械化作业都是一步就位的,麦粒直接就装袋了了,可是早些年,机器未普及的时候,还是要靠人工收割的,收割之后再把它们挑到麦场,等待专门的机器来进行脱粒。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做麦场,麦场一般都是每年都要做的,找一块平整的土地,松松土,再用一块圆锥体一样的大石头把整个场地压平,我们称它为“碾轱辘”。不光碾一遍就完事,要多碾几遍,每年一遍,洒点水,这样压出来的麦场更结实。像这样光滑锃亮的场地在农村还是少见的,所以这块地界变成了村里孩子们嬉戏的场所,摔跤打滚,好不热闹。这个麦场一年也就只用一次,收完小麦就没有用处了,待来年又被松土,种上了地瓜。所以我们很是珍惜这块给我们每年带来一次欢声笑语的场所。
图片来自网络小麦熟了,一家行动,家家都紧跟着都起来,走出家门,拖家带口,能出力的劳动力都出门来收小麦了了,一人一把镰刀,一人一副扁担,走在街上。看到这样的景象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镰刀门,或是扁担帮的,我们不是黑社会,我们是去收获的。说实话,其他农活我看起来是不怎么不情愿的,要不是爸妈逼着干,早就偷懒了,我却对割小麦情有独钟,特别享受割小麦的过程,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小麦在我的镰刀下,纷纷倒下,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实在是有成就感。于是越干越上瘾,每次割小麦,总是再跟弟弟摽劲儿的干,生怕自己落后了。我时常幻想我要是小说里介绍的那些割麦客,每年小麦收割的时候都会外出帮人家收割小麦,那样的话我肯定是个出色的割麦客。
图片来自网络割完的小麦就挑到麦场上晾着,到了晚上我们为了防止有人偷麦子,我们就到麦场上看麦子,用麦秸搭一个小屋,地面铺一张褥子,再盖一床被单,整个夜晚甚是凉爽,有微风袭来,有星海闪烁,要是饿了,到路边的果园摘几个苹果来解解渴,还有小伙伴晚上一起作伴,不用担心晚上睡着了,回来大灰狼把自己抓走。
小麦终于割完了,村里打小麦的机器也轮到我们家了。这也是一个需要全家出动的大阵仗,机器轰鸣的响着,有人往机器嘴巴里塞麦秸,有人在递麦秆,有人在给小麦装袋,反正一个人也不闲着。等整个过程下来,每个人都是不能看的,灰尘布满全身,非要回家好好洗个澡不可了。
图片来自网络已经好多年没有割过小麦,压过麦场,打过小麦,也不用夜里看小麦了,现在反而无比怀念起来,脑海中就像有一台放映机,放映着儿时那些收割、收获、收拾的场景,放着自己的电影,讲着自己的故事,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导演做的合不合格,在这里标准很明确,看你,你自己,你是编剧,你是导演,你是主演,你是。。。。。。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