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简说红楼之花袭人

作者: 简JN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22:11 被阅读32次

袭人在《红楼梦》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她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对于宝玉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排列在晴雯之后。


袭人其人和性情

袭人姓花,本名珍珠,因家里比较穷,将她卖给了贾府做丫环,是贾母的大丫头。《红楼梦》第二回中交待了为什么将袭人给了宝玉,“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能够得到贾母的充分认可,也从侧面证明了袭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和业绩。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宝玉取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之诗句,给她更名为袭人。袭人的特点是服侍谁就对谁死心踏地,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眼中只有宝玉。这期间,史湘云在贾府住的时候,她也曾经服侍过史湘云,后来湘云还提起过,说两人“亲如姐妹”。由此可见,袭人的人品好,心地善良,对主人忠心耿耿,不管是服侍谁,都甚得主人欢心。

袭人实际是宝钗的分身,相当于另一个层次的宝钗,不识字的宝钗,但她与宝钗的性情、品行、遵守的道德水准是一样的。《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后面多个回目中,有袭人规劝宝玉的描写,可见,袭人也是存有与宝钗差不多的心思。


袭人的命运与结局

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花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中,我们可以得出袭人是嫁给了优伶蒋玉菡,与怡红公子贾宝玉最终还是无缘。由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的文本,具体不知道最后袭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嫁给蒋玉菡的,但从脂批本中可见看到,在贾家落难后,她与丈夫蒋玉菡一起资助了宝玉和宝钗夫妻,所以脂批说花袭人“有始有终”。

总有一些红迷们对袭人嫁给蒋玉菡之事耿耿于怀,就此对袭人各种的横加指责,其实,我觉得如此解读是违背曹公之原意的。因为《红楼梦》后面的文本虽然缺失,我们没办法看到,但在前八十回里,曹雪芹对袭人所用笔墨之重,对袭人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曹公给袭人的定义是“贤袭人”。

我们不说别的,单单从这首判词中就可见一斑。“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说的是袭人的性格、品行与性情。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枉自”、“空云”、“堪羡”、“谁知”等词语,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曹雪芹对宝玉痛失袭人的惋惜之情,这是所有判词里情感表达最外露的一首,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众钗的判词。


袭人的特殊身份

袭人对宝玉来说,有着多重身份,她担当着的既有母性和亲情的成分,也有爱情的成分,还有依附的成分。

首先是管家的身份。袭人是怡红院的大管家,绝对的当家人。第五十一回袭人母亲去世时,她回家去了,睛雯生了病,宝玉请医生打赏银子,别的人都不知道银子放哪儿,也不知道银子的斤两,由此可见袭人是怡红院里的“一把手”。

袭人不仅仅行使着管家的职责,宝玉的吃、穿、住、行等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袭人来打点的,并且井井有条,这实质上行使的是一个母亲的职责,但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母亲反而是不管孩子这些日常琐事的。我们从文本中也可以看出,王夫人从来不管宝玉的这些事情,里里外外,上上上下,全是袭人在忙碌、在操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袭人还扮演着母亲的角色。虽然,她仅仅比宝玉大两岁,宝玉在她那儿首先得到是母爱、是亲情。

其次是爱人的身份,也就是准姨娘的身份。第五回中,与宝玉有肌肤之亲的人就是袭人。如果说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是开启他性意识的人,那么袭人是在现实生活中给了宝玉性体验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一回的描写,使很多红迷对袭人大加鞭挞,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是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法规则,《红楼梦》第五回中是有说明的,“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最后的一个身份是丫头下人的身份。袭人虽然是下人,是丫头,但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丫头。因为她是贾母给宝玉的丫头,所以宝玉平时是要叫袭人姐姐的。有一次,宝玉当着查夜管家媳妇的面叫了袭人的名字,还被教训了一顿。由此可以看出袭人身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来自于贾母处,所以她不同于一般的小丫头。但袭人从不因为自己身份特殊而颐气指使,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与睛雯的飞扬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楼梦》书中描写袭人的谦恭比比皆是,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红楼梦》中人物塑造的都非常成功,不管着墨多少,每一个人都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袭人这个人物的塑造,极其立体、鲜活、生动。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读懂了花袭人,才能算读懂了《红楼梦》,才算能真正明白了曹雪芹。

于2018.9.29 21:50

NO:2018-3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芬芳的涟漪:厉害厉害。:clap::clap::clap::clap::clap::clap::clap::clap::clap::clap::cherry_blossom::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crown:
    简JN:@芬芳的涟漪 友友晚上好~
  • 文H:写得真好!☘☘☘🌹🌹🌹👍👍👍
  • 江南雨_b46e:见解独到!
    简JN:@夏朝辉_b46e 友友过奖了,晚安~
  • Jsunshine_912晴天:欣赏学习👏👏中午好🍊🍓🍎🍵🍵🍵
    简JN:@Jsunshine_912 中午好 谢谢友友来访~
  • 木子株萱:清代涂瀛《红楼梦赞·袭人赞》写道:
    “苏老泉辨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乎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约计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间秋纹、麝月,其虐肆矣,而王夫人且视为顾命,宝钗倚之为元臣,向非宝玉出家,或及身先宝玉死,岂不以贤名相始终哉?惜乎天之后其死也!咏史诗曰:周公尚恐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袭人与有焉。”
    这对袭人的评价可以说公允了。
    简JN:@李株萱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些观点,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是一些没有根据的胡乱联系,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戏说和解读是两码事。
    木子株萱:咋说呢,研究《红楼梦》的人很多,就研究出的书也多,谁也不是曹公,也不能说那一派就说出了曹公的本意。就全篇而关各种思索,得出的结论,这每个结论都有自己的论据在。我曾看过本研究《红楼梦》的书,通过全书的诗词细节,得出的结论:宝玉最爱的是湘云。当日年幼,不瞒你说,我气的把书拍在桌子上。有很多人考究《红楼梦》的每个细节,真是百家争鸣。我们认可一个观点也是通过大量的论证,得到很多人的同意,有它的道理在。就像我说有争论是好事,因为证明了它的价值,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红楼梦》,这是初衷,也是热爱。
    简JN:@李株萱 鲁迅先生点评名著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事实就是这样,一个人的认识与见地,其实就是他个人的影子。
  • 疯小鸟:分析的很深刻:+1:
    简JN:@青小鸟 谢谢友友赏读鼓励~
  • 相由心生MM:有见地👍👍👍
    简JN:@相由心生MM 友友过奖啦~
  • 云端一梦l:早上好,早起赞赞,快乐少不了!🌺🌺🌺🌹🌹🌹
  • 月明红红:花香袭人👍👍🌺🌺🌺
    简JN:@月明红红 🌻🌻
  • 风中漫想:👍👍👍🌻🌻🌷🌷🌹🌹
    简JN:@风中漫想 🙏🙏
  • 南飞雨燕:有见地。百读不厌的巜红楼梦》
    简JN:@南飞雨燕 果真是常读常新呢~
  • 木子株萱:有人说过《红楼梦》没读过五遍,下笔都是种亵渎。当然这是出于对经典的敬畏。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曹公是否有反讽之意?袭人贤:怡红院和宝玉有男女之实明着写也只有她了,却给王夫人谏言导致大观园内部开始瓦解,如探春所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样的大家族也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以至于晴雯含冤而死,却是清白。作为黛玉的影,晴雯的真;作为宝钗的影,袭人的伪。年少觉得宝钗的八面玲珑,让人如浴春风。再后来才爱黛玉的那份真才难得可贵。她之所排在晴雯后面,恐怕不仅仅是没有从一而终吧。当然这是我的愚见。
    简JN:@李株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每个人的解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心理投射。
    木子株萱:@简JN 所以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代表我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红学》之所以存在,就是研究《红楼梦》的人太多了。我没有喜欢或不喜欢书里的某个人,就是论事。出事时,宝玉也疑过袭人。原文有写。宝钗的金蝉脱壳那段,也值得玩味。
    简JN:@李株萱 每个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但如果说是对作者原著的分析,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说到反讽,里面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就认可,对不喜欢的人物就认为是反讽,未免太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读者以个人的喜好来定义书中的人物,真是没有理解作者之真意,作者揭示的是人性,里面的人物都是正邪两赋的,没有绝对的完美。
  • 未卿负未卿:报到😏😏
    未卿负未卿:@简JN 安😘
    简JN:@未卿负未卿 🌻🌻晚安🌸🌸
  • 牛牛书香:牛人👍👍👍
    简JN:@牛牛书香 谢谢欣赏🌻🌻

本文标题:【原创】简说红楼之花袭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f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