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洗好澡,带着汗涔涔的疲软与舒适,在等花匠的同时,我把我的一篇文章递给丫头。
我问很快就读完的她:“写得怎么样?”
丫头看上去有点为难:“很好啊!”
“好在哪里?”我喜欢这样追问。
“文采很好!如果再进步一些,拥有朴实的文风,就更好啦!”丫头说得很像大家。
我有点不甘心:“你的意思是我的文字有点哗众取宠?”
她吐了吐舌头:“没有啦!文采很好,已经很厉害了。只是没有达到汪曾祺淡而有味的境界。”然后,就埋头看手机,不再理我了。
我重新回看几篇文章,带着读者的眼光和心理。
凭心而论,所谓的“有文采”,也只是有些篇目中的偶尔一两个句子,用了比喻,或者用了一些看上去文雅的词汇而已。这些句子,有的读上去还真有附庸风雅的不自然的感觉。
大部分文章的绝大部分文字,一点文采都没有。就像拉家常,就是大白话。精准地做到了“淡且无味”。
我带着好奇,细微深入地探究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心理。我发现这与大部分“初中语文老师”的现状与处境非常吻合。
我们训练学生写作,目的性比较明确,也很功利,就是要让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尽可能拿到最满意的分数。
尽管我们明白,写作教学的目的不是应试,也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清楚明确的表达能力,以及愿意表达、乐意表达的兴趣。
但,在应试大背景的裹挟下,我们真的力不从心。
于是,我们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尽可能多地练笔,培养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能力,一边又紧锣密鼓地教他们积累好词好句,教他们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哗众取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淡而有味”我们很欣赏,但是,一则我们功力太浅,确实做不到,二则即使能做到,也不敢在考试作文上尝试“淡而有味”,因为你不能保证阅卷教师能在30秒的阅卷时间中品出你“平淡”语言中的“滋味”来。
既然做不到,也不敢冒险,那就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靓丽起来,尽可能摘录诗词歌赋来展示你的文学底蕴,尽可能用新奇比喻独特修辞来显示你的独特品味,尽可能引用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来凸显你的思考深度。
那再回到一开始说的文风。
文风,指的是文学风格,包括了文章体现的思想和文采 。语句的组织方式和语言风格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委婉、犀利、狂放、啰嗦等等特点。这些风格就需要文章包含的思想和文采来组成并支持。
文风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风格、谋篇布局的风格,也是创作者融汇于文字之中的思想和经历。读过的书,遇过的人,见过的事,吃过的饭,这些东西构成了创作者的灵魂,再把这灵魂用文字体现出来,就是“文风”。
我还喜欢朱光潜的说的:语文的精彩妥帖,是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恰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这是我最大的追求。
在文字前行的漫漫征程中,我还如初中生那般柔弱,还要锤炼再锤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