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儿
01.
全球每天有四亿人使用互联网,上网人数占世界人口的6%。互联网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不出家门,不看报纸,只要上网就能知道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大事,谁谁谁结婚了,哪个明星又劈腿了,江歌案又有什么新进展了。我想孔子要是生活在现代,并且会使用网络,他的弟子就不止三千了。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话题迅速发酵,在网络和传统媒体引发了热烈讨论。朋友圈,微博,新闻、各大公众号,包括各个学校组织活动,沉浸在缅怀南京大屠杀中无辜的逝者以及对和平的祈愿中。
有人在网上爆了一幅图:
有人说:国家公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醒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守护山河,当自强不息!
而我却想到了一个老头儿:约翰·拉贝。
首先,我不得不解释下,老头儿对我来说,是对爷爷辈分的人的昵称。叫爷爷或者先生,类似于鲁迅先生、杨绛先生这些叫法太官方,是敬畏,是距离。
“老头儿,生日快乐。”晒着美食在朋友圈为亲爱的爸爸庆生着。就像清平乐村居里描述的亲密无间,“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声老头儿,就像是亲到骨子里的狂妄和亲昵,它胜比尊敬。
02.
我对这个老头儿的了解并不多,主要源自于《拉贝日记》这部电影,而看这部电影也是在看《辛德勒的名单》的弹幕里看到的,它不像《辛德勒的名单》、《肖生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美丽人生》等等有战争背景的电影的知名度那么大,甚至没有被很多人知道。
老头儿是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一个准备携妻回国的德国纳粹人,他把在西门子中国分部担任的职务交给继承人。就在走的前一天举办了交接欢送舞会,万国笙歌醉太平,欢送舞会上灯光射在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而就在那天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到处烧伤抢劫,引起南京暴乱。
破城后的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日军将手无寸铁的的南京人民和被俘军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老头儿在日记中写道:此刻的南京,在长江边上,你可以看到数百具尸体浮在水面。
威尔逊大夫从中激将,留住了拉贝。当然,简单的激将只是促成拉贝做出决定的最终导火线,最主要的是拉贝本人也对这片土地眷恋不舍。本来第二天决定回国的拉贝决定要留下来,去拯救无辜的老百姓。当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对南京人民施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时,拉贝更加积极地与同伴们和日军斗智斗勇,试图挽救更多的生命。拉贝设立了安全区,利用了卐旗的另一面,不同于它在集中营里的残酷,不同于在战场上的血腥,也不同于在德国各地的狂热,因为它在南京。
他在日记中写道:“1937年12月4日,日本的轰炸机在我们的头上到处轰炸的时候,我打开了大门。许多人在那面巨大的德国国旗下,安静的坐着,那地方很安全,因为日本是我们忠实的盟友,看见我们的国旗就停止轰炸。”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轮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
恐慌的居民四处逃散,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因为他的党员身份和那面万字旗,近25万南京难民幸免遇难。
03.
对于战争这个概念接触最早的是小学的每一个清明节,学校里会组织班级活动,会让我们每个人折一朵白色的小花花献给革命纪念碑上的烈士,那是我记忆最远处对战争的印象。听老师说山头这边纪念碑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在占领这座山头中死去的前辈。那时候,回到家,就一个劲的让妈妈给我做花,只怕做的没有其他同学的好看,对于那个年纪的我知道什么呀,就以为是一次春游,走在乡野上还在和同学说,你做的花真好看,明年让你妈妈给我做好不好。无知者无畏无感,所以未知世的孩童是最容易开心的。
1937年12月19日,这个56岁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头儿开始已经无奈到向他的国家求助的时候,“安全区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城里到处都有人被处决。尊敬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主席,作为一名忠诚正义的德国军人,我在此恳切请求您的协助,日本军队夺下南京之后,我亲眼目睹了他们对平民百姓所施加的暴行,那景象,令人难以想象。我想恳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制止这场灾难。以德式礼仪敬上。”
战争是恐惧的,残酷的,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没有任何声音。我无法想象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没有权利选择生死,甚至连死亡什么时候到来都不知道。我惊讶于拉贝的伟大,一个完完全全可以脱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去过安生日子的人居然选择了帮助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选择与强者抗拒,与飞机大炮抗争。
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伟大的人,这么博爱的人吗?类似于影片中的拉贝,不对,他是真正存在的人啊!可能年纪太小,可能境界太小,可能我太庸俗了。甚至我觉得,我是个胆小鬼,我害怕战争,我更怕死,在那个年代也许我就是个叛国贼。
04.
老头儿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面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这一丝光明,不但是爱,而且是大爱。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伴随着时间推移,那种集体梦魇因为没有得到释放,所以并没有消散,一直在巨大的沉默中沉淀。面对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举动,勇敢者会感慨光明的珍贵和自我救赎,怯懦者会哀叹人生的虚无和自我欺骗。但无论如何,那丝光明总是存在的,只看我们如何去选择。
白求恩, 在中国抗战中解救无数中国战士却献出自己生命的加拿大胸外科医生;萨马兰奇声称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高兴的时刻之一;李约瑟,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他们都是帮助中国的外国人,但他们都不是外人。
拉贝,一个在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一个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近25万人的德国纳粹党人;一个行走在中国的“辛德勒”;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南京人要感谢的老头儿;一个让我敬佩的瞠目结舌的老头儿。
不要以为生命停止是结局,历史永远不会停止对英雄的礼赞。
谢谢你,老头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