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家公祭日,朋友圈大概有一两个朋友声明过,惭愧得很,我看见了也没怎么反应。我周围的人,也没有一个人提及,仿佛那是跟我们完全隔离的一个概念。也没完全隔离,在群里推荐电影和开玩笑时,朋友圈里的消息还是多少植入了,心里隐隐略过一丝丝不安,觉得是不是要静默些才好,也只是一丝丝而已。
今天早晨,看见老师的早文章,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是起床后看到新闻才想起来”,老师说“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对于无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容易忘记,哪怕人家付出了生命!”,对此,老师的解释是“其实,这种集体健忘现象也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阿龙森效应(Aronson Effect)’来解释,它的通俗表达方式是:我们不容易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相反,我们却总难忘怀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跟老师的境界比起来,我这是差了有多远。
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侵频频不绝,大汉时抗击匈奴,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宋朝被金欺负,灭于蒙,到满族灭明,日本入侵,汉族一次次被侵犯、被统治,却从来没有过大规模侵犯外族的时候,可能跟民族性、我们儒家文化的熏陶浸染有关系?不知道。
特别大宋,是迄今为止世界史上最牛掰的朝代,没有之一。宋朝的航海技术、海上贸易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繁荣,却和外国外族始终保持友好往来,仅限于商业文化交流,从没动过拿下哪个国家扩展疆土的心思,也算世界史上一股清流了。这真可能跟我们一直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的文化背景有关。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历史,现代整个西方文明的奠基者,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罗马灭古希腊后,完整继承了其思想文化。古罗马从分为东西罗马,到西罗马快速消亡、东罗马(拜占庭)坚守千年最终消亡的过程,也是一部蛮族侵略混战血泪史。
现代欧洲各国,根儿上都曾经是泱泱罗马帝国眼皮都不稀得夹一下的野蛮未开化之族,统称蛮族,就像我们历史上把少数民族叫蛮夷一个意思。蛮族混战捎带着灭了古罗马,欧洲各国的建立,是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形成的,圣女贞德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代表。
我好奇的是,世界范围,为什么从民族性、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方面,差别这么大,有的天生温良恭俭让,有的天生自带强盗属性擅长侵犯呢?可能是文化背景、地理条件等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吧。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中国北方平均要落后于南方,我觉得跟历史上五胡乱华时晋朝南迁、金人犯宋时宋朝南迁有很大关系。当时有钱的有权的有文化的,稍微有点儿本事的,集体南下。特别五胡乱华,据史记载,他们对待留下的汉人,超乎想象地残忍,那么留下来不走的,实在是怎么样都走不了,只能留下像动物一样任人摧残宰割。
到了南方,大家发现南方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正好适合滋养儒家文化精神,所以来了,留下不走的很多很多。两次大规模南迁,几乎等同于两拨儿优秀基因南迁。以前看CCTV一些纪录片、旅游节目什么的,经常看见南方一些藏在山沟沟里的小村子,也有被完整保留传承的家规族规,从建筑到民俗,透露出浓厚文化气息,而在北方,这种现象就很少见。
好吧,胡乱叭叭儿一气,我不过是想练一练横联竖联互联胡联这事儿,对不对的,就这么着吧。
资料补充,以为铭记: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一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惨剧就此开始。8年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昨天,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公祭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