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作者: 特立独行的小黄呀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10:51 被阅读0次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有多近……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HBO亚洲原创制作的一部台湾剧,评分高达9.5分。这是一部探讨【恶】的剧作品,讲述了不同立场的不同参与者在面对【恶】的发生,都是如何面对的?全剧压抑,发人深省,但也不失感动和希望。

  1. 加害者

  2. “他的确犯下了难以原谅的罪,我会说他是个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个坏人”。

    善与恶之间,可能只是一念之间。剧中李晓明是一场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行凶者,一次恶念,一场恶行,9个无辜的受害者,摧毁了9个家庭的生活。

    民众愤恨不已,政府一杀而快,媒体抹黑放大,这恶开始在这片土壤无限蔓延,深深扎根。

    恶行的发生,往往不会让人去纠结行凶的原因,因为,不论是让社会环境背锅,还是责怪家庭背景,都似乎是在“劝诱”我们对加害者宽容,但是,没有人能做上帝。

    李晓明可能不是个坏孩子,但他一定是罪人。不明白他当时“举枪”时的精神状况,也没有必要理解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不会对他不幸的出身、环境感兴趣,更加对他的犯罪动机无所谓,因为大家只知道:他是个罪人,而且无法原谅。

    犯罪背后的真相,没人在乎。

    但是,如果人人假以大正大义,那么这些社会弱势,“精障罪人”是否还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利?不是说“杀人”不用负责,一纸“鉴定文书”也不能否定所有过错,只是,“解决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后和预防”,在催生悲剧的恶的土壤后面,我们能看到什么?

    精神病不是保护伞,如果不去了解精障杀人犯犯罪背后的真相,我们怎么从根本上去预防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杀了一个李晓明解决不了,杀100个李晓明也一样。法律的威慑力不是靠杀人来证明,民主法治的国家也不是靠杀掉罪犯来抚慰人心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是解决造成问题的那个人。

  3. 受害者家属
  4. 枪声之后,被留下的他们该怎么选择?是原谅还是惩罚…

    悲剧之后,每个受害的家庭都有其不能愈合的痛。剧中宋乔安(贾静雯饰)就深陷失去儿子的痛苦中,两年来,一直靠酒精和忙碌的工作麻痹自己。儿子罹难的痛苦不停地挤压她,无处控诉,无处宣泄;与女儿疏远,与丈夫离心,整个家庭濒临破碎。

    「走不出阴霾,无法重新开始生活」,是所有留下来的受害者家属的共同属性。

    在痛苦、挣扎、矛盾的复杂状态下,“恶念”也从宋乔安的心中萌芽。当她知道自己的下属“李大芝”是凶犯的妹妹,一瞬间涌上来的报复之心吞噬了自己:安排人跟踪李大芝,曝光了一心想要隐世赎罪的李家父母,让想要重新开始生活的李大芝再次陷入黑暗。

    “杀人是很容易的。”从受害者家属变成加害者,竟然也是一念之间。

    我们无法站在道德高地,对宋乔安的这个行为作出评判甚至苛责,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失去至亲”的创伤感同身受,更加无法替她去原谅造成这场恶行的罪人,一时的恻隐心或者共情力不代表我们能为这些受害者家属做决定。

    如果杀人犯还有他们的家人都不用负任何责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的家人又算什么?

  5. 加害者家属
  6.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在儿子犯下罪不可恕的恶行后,李家父母被推到舆论的刀口浪尖。键盘侠们廉价的指责,媒体们刻意造成的恶意冲突,李家父母和李晓文被逼的只能回乡下躲起来过日子,整体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不敢见人;

    为了让女儿重新开始生活,妹妹李晓文被母亲拖着去改了名字(李大芝),希望以此褪去“李晓明家属”的标签。良心的谴责,人性的考量,加害者家属也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是,比起我们,也许他们更想弄清楚为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加害者的家人是不是也是“受害者”?

    他们不仅承受着儿子犯罪带来的冲击和失望,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一炬;他们还要接受世人的唾弃谩骂,就算是不停的下跪,无休止的道歉,尽其一切努力进行最大程度的赔偿,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甚至,他们连活着都不配……

    加害者家属到底有没有权利和社会和解?他们真的不配重新开始吗?


    以上全文仅限个人思考和想法,欢迎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lw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