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迎新班·一年陪伴营
今日学习(23)—诸子百家之道家(六)

今日学习(23)—诸子百家之道家(六)

作者: 木者周 | 来源:发表于2022-09-22 17:22 被阅读0次

庄子(约前369~前286)是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庄子的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看作世界最高原理,认为道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是世界的终极根源和主宰。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所引《庄子》,只注篇名)他继承了老子“道”无形无象的思想,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他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因此,他认为不可能给“道”提出明确的规定。他说:“道不当名”,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知北游》)

在“道”和“物”的关系上,庄子思想也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他继承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形体,形体产生于精神,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他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

一方面他又发展了老子思想中即气以言道的合理内涵。他说:“通天下一气耳。”(《则阳》)认为道即气。他强调“道无所不在”,并用“周、遍、咸”三字形容。认为道作为世界的终极根据,不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外,而是一切事物的内在原因。(《田子方》)与老子用“夷,希,微”混而为一(十四章)来形容颇为不同。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齐彼此、齐是非、齐物我的相对主义理论。他改造了老子关于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加以绝对化。他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齐物论》,下同)认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移,其形态绝不固定。

由于过分强调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导致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他提出 “万物一齐”,为老子的“贵柔”“不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从“道”的观点看来,一切事物都是无差别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没有确定不移的是非标准。他说:“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认为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以及各种怪异乘戾的现象都是同一的。他反对“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认为人的名、言、概念总是把事物分割开来把握,根本无法表达“道”。由于“囿于物”,受条件限制,人们不可避免产生“成心”,即主观片面的认识。有了“成心”,便自以为是,以彼为非,于是就产生了是非之争。庄子认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一切是非之争都是对道的割裂。而以 “道”的观点来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非的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庄子的齐物论有见于运动的绝对性,却导致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有见于知识的相对性,却导致否定是非标准,陷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 诸子百家之名家

    诸子百家之道家 诸子百家之儒家 诸子百家之法家 诸子百家之墨家 诸子百家之名家 诸子百家之农家 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之阴阳家

    诸子百家之道家 诸子百家之儒家 诸子百家之法家 诸子百家之墨家 诸子百家之名家 诸子百家之农家 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系列

    诸子百家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 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道家(一) 道家(二) 墨家(一) 墨...

  • 诸子百家之道家学习笔记一

    诸子百家之道家 ——学习笔记一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中期,庄子继承并...

  • 幸福,就是遇到了对的人! 励志计划DAY13/100

    打卡周期:5月11日——8月18日(100天)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今日小成就: 一、【学习之输入篇】 ...

  • 诸子百家之(儒家和道家)

  • 读书笔记二十九-从法家改革看财富兴衰

    《商君书》并不在我的读书计划之中。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流传最广,而我个人的观点是独尊道家。道家的无为和顺其自然是宇...

  • 漫说“晒太阳的庄爷爷”——道不尽的“逍遥游”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可谓称得上是江湖上的隐士派,老庄便是这道家学派中两位响当当的人物,说他们是名人,是因为提道家,...

  • 《老子》框架精解

    微思考 作为道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之基础,《老子》(也叫《道德经》)蕴含着相当丰富且超前的智慧,但也存在一些糟粕。而很...

  • 道家

    诸子百家之学兴盛于战国时代,最后一枝独秀、压倒群芳的,正是这个黄老之学。 道家之术,理论基础是“虚无”,实践方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学习(23)—诸子百家之道家(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mn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