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第六章

作者: 應思成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23:10 被阅读3次

    (原创)

    农历十月初十,浙西的天气正式转入冬季模式。这时,寒风瑟瑟。江南的湿冷是不同于北方的干冷的,由于空气湿度大,所以不管用几件衣服御寒,都近似虚设。而且,南方没有暖气,人们又没有开空调的习惯。所以,南方的乡镇农村借助炭火柴木过冬,黑色的碳被烧得通红,火炉塘边靠着年糕和红薯,围坐一起的,是家人、亲朋和近邻。至此之日,周成在白鹤村已经近三个月了。

    他在国庆长假期间帮着周大爷收了家里的稻子。把周大爷割好捆扎好的稻子搬到三轮车上,再给他们运到自家的院子里,用风车将稻谷和稻草分开,然后把他们推平晒好,最后才分别收起来。近二百多捆稻草只卖掉一部分,至于稻谷怎么变成米就不是周成的事儿了。他只一觉醒来,就看见几大桶米,白花花的米中间掺着黑色的小石子和黄色的稻壳,这就是“新米”。

    在地里劳动过的周成看起来还是文文气气的,只是原来的小稻色皮肤更加淳朴了,戴了眼镜的他看起来始终不像一个农民。收稻子,收玉米,秋季的农忙也就是忙这一段时间。过了秋、入了冬,还有一种极其美妙的东西正在土地里悄然酝酿。

    立冬之后一直到次年清明。白鹤村,周边的是几个村,不,是整个浙中西地区都正在为这个东西而忙碌着。这位竹林里的精灵,是笋。这个季节准备收获的叫,冬笋,也有雷笋。

    还记得那些晒干留下来的道菜和米糠吗?浙中西地区的人们将这些铺盖在会产笋的竹林里,这种人工孵笋的手段叫,铺笋。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啊。厚厚稻草和米糠混合之后铺在上面为泥土里的笋苗保温。这土地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了,他只会在春天把种子发芽,在夏天孕育,在秋天让他成熟,他好像只会在冬天偷懒,可冬天正是出笋的季节啊,农民辛苦地劳作了四季,可土地不也是吗?土地比农民要勤恳,比那些把血泪撒在耕作中的农民呢还要勤恳。也正因如此,每个冬天,也都是闲不了的。

    周成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看着周遭的人家的炊烟,这一切都是这样自在。农村的小路其实是围墙和围墙之间的空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土地意识就是要将自家的院子给围起来,当然了,围墙也是为了防一些东西,比如偷鸡的黄鼠狼,不过现在是很少的了。

    他穿着一件灰黑色的外套,下搭一条时新颜色的工装长裤,一双帆布鞋沾满了黑色黄色的痕迹,连白色的鞋带都是发黑的。我们都知道这种鞋子很难洗,再加上周成也懒得洗,就让他脏着。不过这样也别有一番味道。这样朴素简单的穿着打扮是周成高中之后就一直保留着的。衣服黑白灰的颜色也幸好从来不会过时。

    他觉着自己有点像作家路遥笔下的人物,像是孙少平、孙少安、高加林的结合体。但他又没有遇到自己的爱情,也不为赚钱谋生成家立业而烦恼,他只是忙于迷茫和困惑罢了。他看过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踏踏实实做着自己的事,但又不是自己之前年少轻狂的时候想做的事。人生是不停地在做排除法的吧,他想。初生的婴儿是最具有可塑造性的,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不断排除自己的不能、不会、不想和不喜欢做的事情,也有排除自己喜欢和想做的,最终选择并且走的那条路对大多数人来说,叫谋生与目标;还有少部分人走的叫创业与理想;走的最少的,叫梦想与无惧。我们都见过三者兼存的人,我们也都遇见过三者都无的人,可他们和我们一样活着。周成也同样讨厌那些将生活分成三六九等的人,还一天到晚叫嚣着要透过生活的现象看生活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看生活的本质?生活就是生活,哪儿有什么高低之分。如果你一定要分辩现象和本质,那么我告诉你,局部就是现象,全部就是本质!那些从未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活过的人没有任何资格评判这些在土地上朴实的人们,他们也许一辈子都是农民,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一辈子善良。

    周成在村子里停留的这些天里,村民从刚开始对他的赞许变成了质疑,这好好的小伙子怎么说留下就留下了呢?但我们要相信朴实的村民对待周成没有恶意。村民们都已经习惯了周成的劳动,包括周成时不时的出现和偶尔发愣般的驻足远观和沉思。这位大学生可真是有些不一样,有时候路过的人问他在干嘛,他总回一句:“在想事情。”这世间哪儿有这多的事给你想呢?可当他们见着周成跟他们一样劳动时,他们朴实的双眼和内心又被震撼的一塌糊涂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来》第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oa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