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5 日 周一 阴转雨 每日堆肥之 60/100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用“温水煮青蛙”这样的道理来劝告我说,在舒适的环境里呆太久会察觉不到潜在的危险巴拉巴拉,而且还说的煞有介事,父母、老师、长辈们都这样讲。但是实际上早有人做过实验,将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给水加温,升温的速度慢到符合当年提出这个理论。当水温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青蛙会从惬意的游泳变得烦躁不堪,然后及时跳出热锅,以保命。
类似的实验许多人验证过了,当然如果为了印证“温水煮青蛙”这个言论的正确性,关于温度与破坏青蛙运动能力的临界值如何控制巴拉巴拉的,认真的科学家们做了无数细微的调整,也有最终得出支持原结论的实验结果。当然这个早已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只是我想说的是,大多数青蛙,还是比人类更聪明的。
我们提出“温水煮青蛙”的言论,实际上更像“温水煮人类”吧。因为真正在舒适环境里差距不到潜在危险和威胁的,其实更多是人类而已。
距离上一次更文,已经有三天了。而上一篇更文距离上上一篇,也有三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日堆肥练习,变成了每三日堆肥练习。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当初能坚持每天六点、甚至每天五点半起床时,是什么动力推动着我做这样的事。
想不起来。也许是因为日渐消失的焦虑感。
焦虑感来自哪里?
焦虑就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
焦虑感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常常畏惧于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我不能掌控的知道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不能掌控的知道计划是否能正常实施,我不能掌控自己的意见是否会被采纳,我不能掌控是否当事情正常进展的时候中间还会发生什么意外。
焦虑感来自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生活的状态,不满意自己的身材,不满意自己的学识,不满意自己的薪资,不满意一切一切。
这样的不满意也是源自于和别人的比较。为什么有人那么年轻就学富五车,为什么有人那么年轻就年薪百万,为什么有人那么年轻就年轻有为。而我,只是一个废柴。
焦虑感来自于见识了越多,越发的觉得自己懂得的越少。当我们只是一只井底之蛙的时候——哦,又是青蛙,原来有这么多道理都和青蛙相关,它们真是好惨,总用来比喻我们人类——当我们只是一只井底之蛙的时候,自以为已经了解了全世界,却不知道只是全世界的九牛一毛。当看到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焦虑感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无论是残酷的现实生活,还是过于追求完美主义。
反正当焦虑来临的时候,我一面烦躁不堪,一面又积极的寻找出路。于是许多三分钟热情的事,比如早起健身、下班回来健身、早起写作、每日安排很多的阅读。我假装自己非常上进,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为什么说是假装?因为我一旦骗过自己,这样的焦虑感就会消失,而我就会放弃假装了。
说来好可怕。所以我在三天又三天没有更文的今天早上,终于又早起了一回。尽管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时间早起,也没有如自己预期的更文内容去写,将这篇素材内的文章提前了。且写的这样杂乱不堪。大概是因为,我又焦虑了。
焦虑是把双刃剑。我一面享受着它帮我建立起正能量的快感,又一面承受着它直接给我带来的打击。
我一面希望自己的好习惯能长久坚持,一面又讨厌着这种焦虑的情绪。
其实,早起更文的好习惯,我真的至少坚持了有四十五天以上的。为什么就没有坚持下去了,为什么这种动力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温水中待的有点久了。我开始丧失逃离威胁的能力。
还是要做个不焦虑但是自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