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2小教文2班 邓炎狄 2022404119
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陷。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我们都要秉持这种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我们的缺陷,因为缺陷本身也就是一种美。
缺陷催人奋进,给人以无穷的动力。张海迪是中国的著名残疾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故事充满了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张海迪出生于1955年,小时候因患有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击垮,反而以顽强的毅力开始了自己的自学之路。她通过收音机学习,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逐渐展现出了出色的文学天赋。张海迪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她的文字温暖而有力,激励了无数读者。她的代表作《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除了文学创作,张海迪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她曾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主席,为残疾人争取权益,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我们可以看到缺陷反而让她更加努力,因为她已经学会了去接纳缺陷,让这种缺陷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所以在我们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会接纳缺陷,还要教会学生去接纳自己的缺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内耗自己。
缺陷是我们的另一种优势。贝多芬是古典音乐时期与浪漫音乐时期交替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音乐、激情与苦难。贝多芬从小便展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才能并培养他成为一名音乐家。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受古典主义风格影响,但到了中期,他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形式,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然而,贝多芬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1800年左右,他的听力逐渐衰退,这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创作,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如《第三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了力量与激情,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他的音乐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音乐家,也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贝多芬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苦难,但他的音乐却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与力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身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要学会利用我们的缺陷,因为缺陷也是我们的一种优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我们在教育中去去学会接纳缺陷,与缺陷同行。
网友评论